所在位置: 查字典英语网 >高中英语 > 高考英语 > 高考高考英语 > 高考高考复习指南 > 2017届高考英语考前高频语法系列:虚拟语气

2017届高考英语考前高频语法系列:虚拟语气

发布时间:2017-02-07  编辑:查字典英语网小编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有助于推进中学写作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运用赏识教育与榜样力量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等方面提出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自我效能感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

  自我效能感

  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们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写作兴趣不强……,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不断品尝写作成功的喜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本文就此谈谈心得体会。

  一、中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也称为自我能力感。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决定一个人如何行为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即个体越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个任务,我们说他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学生的写作效能感,则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主观判断。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主观判断,即写作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二是对自己能否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观判断,即写作行为的主观判断。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影响了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乐于接受写作任务,而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对写作持畏难情绪,总试图拖延或回避写作任务;其次,影响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高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努力去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而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把困难看得比实际更严重以至产生焦虑、恐慌心理,甚至放弃努力和尝试的机会;最后,影响了学生写作中的行为调节。具有高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能运用策略自我监控写作状态,调节写作进度,管理写作过程。而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不会对写作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调节和管理。因此,新课标下学生写作教学改革,应增强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二、中学生语文写作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消除中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训练,但到中学仍然有很多的学生对写作有各种的心理障碍,如听到写作就觉得恐慌、无奈,甚至产生厌恶感。初中生之所以有这些心理障碍,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他们对写作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且只是作文课上的技能训练,是闭门造车。因此,每当听到要上作文课,总是“精神上的痛苦挣扎”的体验相联系,这样一到动手写作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对写作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效能感,我想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写作的心理障碍。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心理:

  (1)淡化写作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作

  目前写作教学改革重心都落在让学生“有所感而作”上,如何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增强写作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先从淡化作文意识入手,其实就是在思想上泛化学生的写作概念,真正形成作文是一种生活的表达方式的观念,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记得一年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就利用母亲节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他们自己的母亲。要求他们尽量回忆母亲在家庭中的生活细节。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同学们畅所欲言,回忆起了许多平常没有注意的关于母亲的生活点滴,然后老师再告诉他们:写作文其实就是按顺序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这次布置回家的关于《母亲》的话题作文大家写得比较好,不少同学都说在课堂讨论中已基本为作文打了腹稿。可见这种先讨论后写作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从同学们的讨论中获取的资料,让自我效能感差的同学可以模仿,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2)把写作渗透于整个语文学习中,甚至整个生活过程中

  在新教改形式下,写作往往贯穿在语文教学全程中,当教师要求学生造句,要求学生模仿片段练习,要求学生写研究报告时,就正在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上贴近课本,贴近生活的片段写作练习,同学们往往完成的比较好,包括那些平时写作自我效能较低的学生。比如上完《五柳先生传》后,我要求他们模仿这篇文章用自嘲语气写一小段话,为自己做个自画像。学生们很有激情的去写,我特意请了几个平时作文不怎么好的学生来念一下他们写的片段练习,对他们写得好的句子给予肯定。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写作文,写作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用心,大家都会写出不错的文章来。经常性的片段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就会慢慢的减轻直至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增强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榜样,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1)赏识教育

  成功经验的获得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途径,而赏识教育又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历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境中去。因此在培养写作能力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作文评讲课尽量用本班级学生作文作范文,作为范文的有整篇文章,有写得好的一段话,甚至只有一句话,这样涉及范围比较广,那些写作中等甚至差的学生也有好段好句被老师在班上宣读,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记得曾经年段里办过一个学生习作刊物。班上有一个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投稿。他前前后后投了五次,每次我都帮他详细批改,告诉他再努力一下,他的习作就可以登上刊物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第六篇作文终于上了学生刊物,自此以后,他对语文,对写作越发感兴趣,进步非常明显。

  (2)榜样的力量

  古人云:“上行下效”,现代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替代性经验是学习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式也具有重要影响。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同学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找一些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树立榜样,起表率作用,多读写作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同学的文章,请他们来谈构思,介绍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应全以写作水平高的同学为榜样,在作文评讲时还是应以中等水平的学生写出的较好的作文为主,这样能起到激励士气,提高写作效能感的作用。比如上文所讲同学的作文发表后,就有越来越多作文中等水平的同学勇于来投稿。

  同时在批改学生作文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评语的层递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尽管写作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总在进步,因而提高写作效能感。班杜拉就曾提出:在个体化班级结构里的进步自我比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要教会学生积极归因

  研究表明,学生的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激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归因将会发挥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作文写得成功,归因于自身努力及自己能力的突出,这样就会提高写作效能感,有利于后继作文的期望。而有的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丧失信心,进而放弃写作。教师应帮助他们进行归因训练,建立合理归因方式。有利于建立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归因训练如下:(1)首先让学生在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了解学生归因倾向。(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应引导学生将不成功原因归于偶然性的写作失败,或努力不够,或不稳定因素,要避免消极归因,不把自身成败归因于能力差,运气不好,内容难度太大,老师讲得不好等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年级
不限
类别
英语教案
英语课件
英语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