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
文化习俗的不同
英语和汉语的社会群体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自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词汇体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反映民族文化意义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文化意义呈现出差异性,因此,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是各不相同的,
在不同语言的互译中,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比如汉语成语“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用英语说是“一石打死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英语句子“He ha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不能译成“他从我嘴里拿走了面包”,而应为“他砸了我的饭碗”、“他抢走了我的工作”或“他断了我谋生的路”。中国人在向外国人介绍自己爱人(妻子) 时,常用“lover”一词,外国人听了十分惊奇,因为“lover”在英语里表示“情妇”或“情夫”即“情人”的意思。而汉语中的“爱人”,相当于英语的“husband”或“wife”。
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中国人把“龙(dragon) ”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象征,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来, “望子成龙”(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可是英美人却把“dragon”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a fierce fire breathing monster ) 。
美国人打招呼时,经常说“Hello”, “Hi”,英国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如“Lovely weather , isn’t it ?”之类的话,而中国人碰面时却经常说“你吃饭没有?”(Have you had your meal ?) 外国人听了很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饭没有? 我有钱!”中国人喜欢问:“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外国人听了很不高兴,心里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你管得着吗?) ”外国人告别时通常“Goodbye ,bye-bye”或“Bye”或“See you later”,或微微一笑伴以再见的手式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却通常说:“慢走”、“好走”、“走好”、“请留步”。“你辛苦了”,这句话在中国使用范围很广,而英语没有完全对应的说法,若译为“You’ve had a hard time. ”或“You’ve gone through a lot of hardships. ”都是不贴切的,有时还会引起误解。对于一个长途旅行后刚到达中国的外国人,可以说“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或“You must be tired from a long trip ?”表示“路上辛苦了”, “一路好吗?”之类的客套话。而对刚刚完成一项艰难任务的人,可以说“Well done ,that was a hard job. ”或“You′ve got a hard job。”
再如,在汉民族文化里, “狗”总是受到鄙视、诅咒的对象,与“狗”有关的词语几乎都有贬义,诸如“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在西方文化里,狗却是“人之良友”,地位要高得多。当某人碰到好运时,人们会对他说:“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 ,当某人感到累的时候,他会说自己“像狗一样累坏了”(dog-tired) ,英语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是说“人人都会有得意之时”,以狗喻人,却无贬义。又如“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意为“愈加之罪,何患无词”,其同情之心明显在狗的一边。由此可见,在外国人眼里, “狗”是多么的可爱。
联想上的不同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地反映。由于受到客观上的制约,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比喻表达不同思想。例如,汉语的“山中无老虎,猴子成霸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 the one-edged man is king”;汉语表示一个人大口大口地喝水,常说“像牛饮”,英美人却说“drink like a fish。”同一客观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比如,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人类的感觉是相同的,但颜色用于人类社会,在人们心目中就产生了特定的意义,引起特殊的联想,激发特别的感情,这样的颜色已不再是客观的物质色,而变成了抽象的象征色,进入了文化的染体。黑色变成了压抑的象征,白色表示无辜与纯洁,绿色带来一片生机。然而,颜色也常因特定环境与文化不同,其象征意义也不同。在英语世界黑色表示悲哀与庄重,而在中国以白色表示哀悼,有时也用黑色;绿色对英美人有时意味着嫉妒,紫色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在中国黄色是不可侵犯的权贵颜色。
对于数字,各民族也有各自好恶。“13”这个数字在西方是大忌,住宅的门牌号码、运动员的号码等都回避这个数字。在中国“六”和“八”成为最受欢迎的数字,如“六六大顺”形容吉祥,而“八”与“发财”、“发达”相联系,更是颇受青睐,逢“六”和“八”日子结婚的人也更是不胜枚举,视为吉祥之日。
文化差异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
⑴ She felt that she must not yield. She must go on leading her strained, humdrum life. This was her punishment for having made a mistake. She had made her bed, and she must lie on it .
译文:她觉得不能打退堂鼓,必须继续过那贫困而单调的生活。这是她犯了错误,得到的惩罚,她要自食其果。
此处,译者以其他形象取代原来的形象,但却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
⑵ Britain′s economic policy is now being pulled by the magnet of the next election.
译文:下一次大选磁铁般的牵引着英国经济政策。
这里把原文里的隐喻(metaphor) 变成了译文中的明喻(simile) 。
⑶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译文:据说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自家丑事。
在此如不译成“家丑”,而译成字面意思“衣柜里的骷髅”,那就令人费解了。
以上实例说明,在
近几年,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中英文化不断地相遇和碰撞,产生了许多文化融合,如:英语Doggie bag(吃剩的饭菜打包) , Internet (英特网——互联网络) ,E-mail (伊妹儿——电子邮件) 等均被汉语接受,但总体来看,中英文化中的个性差异仍然较大,文化差异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对英汉词语跨文化差异的研究和探讨,既有利于英语文化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八月三十日 August 30th
八月二十一日 August 21st
八月十六日 August 16th
2013年职称英语卫生类模拟练习题-阅读理解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B级模拟卷-阅读理解
2013年职称英语综合类阅读判断基础练习(2)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阅读判断题(3)
2013年职称英语综合类阅读判断基础练习(5)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2
八月二十五日 August 25th
八月二十八日 August 28th
职称英语考试阅读理解常见句型(2)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阅读判断题(6)
职称英语考试阅读理解常见句型(3)
职称英语考试阅读理解常见句型(1)
八月十九日 August 19th
八月十二日 August 12th
八月二十日 August 20th
八月三十一日 August 31st
八月十七日 August 17th
2013年职称英语综合类阅读判断基础练习(1)
2013年职称英语综合类阅读判断基础练习(4)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3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阅读判断题(4)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1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3答案与解析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阅读理解常见句型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阅读判断题(5)
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阅读判断题(7)
201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4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