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结构重组问题
各类考试中英语写作虽有模板可循,究其实质,仍是汉译英。任何一名考生在英语写作中,难逃汉译英的逻辑套路,所走思路一般为先胸中形成汉语意思,再将汉语意思转换为英文,即便英语素养较高的考生,在两者转换过程中没有时间差,出手即英文也是不太可能的。
就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尽显英雄本色,英语英雄者,妙笔生花,出手不凡;英语笨拙者,最后只能造出个不中不洋的拙劣句子。我们可以给汉译英一个重新定位:包含所有语言信息的一种结构再造。具体说来就是面对一句中文,翻译时要打乱原有语序和结构,自行设计,重组语言信息,无限靠近原汁原味的英语,姑且将这种方法称之为结构重组。这一点是基于这么一个事实:英语跟中文的语序和结构不尽一样。下面举例说明:
(1)简单句类(所谓简单句,即是含有一个动词的句子)
看一例:他嗓门大。最容易翻译成:His voice is loud .
评语:超级直白
而更好的翻译是:He has a loud voice. 其实就成了他有一个大嗓门。如果第一步便翻译成he has a loud voice,恭喜,你就被归入少数具备英语思维的高手类了,就这么简单。
对策:多多积攒类似例句,然后多多模仿。
试一个:她身材好,便可翻译成:She has a good figure.
(2)复杂句类
看一例:我抬头一看,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默默无声得站于四周,观看着我俩进餐。
按照原文语序很容易翻成:I looked up and saw that a group of children in rags surrounding us silently and seeing us eating dinner.
评语:直白,动词堆砌,不流畅。
先准备语言信息:
抬头一看:look up;衣衫褴褛的孩子:children in rags;默默:silently;观看:look at .最后范文是:Looking up, I saw that we were surrounded by children in rags who were looking at us as we ate .(新概念3 第48课line35-36)
分析:范文用到了现在分词作伴随 状语(looking up),主动意思由被动形式表达,(were surrounded by)并设计出一个定语从句来(who were looking at us as we ate)原文中看不出来定语(的)痕迹。
对策,含有多个动词的句子,将动词进行主次区分,次要动词非谓语化,主要动词谓语化,附带从句设计,定语从句首当其冲现行被考虑。
总之,写句子时,不要立马下手,凝神定气,多三思,在结构安排上有所建树和创新,大胆将信息重组,结构优化,力图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这是个长期的功夫。
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这个十一你“假装度假”了吗?
NASA科学家 火星表面有液态水
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 中国最大O2O企业诞生!
俄罗斯与伊拉克签署情报共享协议
韩国人热衷给宠物做整容手术
苹果手机陷“芯片门”风波
希拉里自曝曾拒绝克林顿求婚
习近平访美外媒报道摘录
美媒推荐:最适合今秋阅读的十本小说
时尚智能手镯充电一次用一年
中国首个“商业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发射成功
习近平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言
中国送给联合国的“和平尊”有什么讲究?
我国采用新数据公布标准
87岁超模:模特姑娘们,别摆臭脸了!
警惕!在国外旅游千万别用这10个手势
防狼利器!3D服装可根据目光变换形状
滴滴快的投资印度最大叫车应用Ola
逃离社交圈的“飞行模式”
秋意浓 无缘赏叶的美国人网购秋叶解馋
性感万圣节套装又添新花样:特朗普套装
周末一起来“闪玩”
雅虎将继续剥离阿里巴巴股份
爱奢华爱分享的“环球村民”
小贝一家到底多有钱?
盘点:秋色正好,全球最佳赏秋圣地
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还记得那条“蓝白裙子”吗?争议又来了
太不靠谱:乘客3万英尺高空误将舱门当厕所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