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查字典英语网 > 大学英语 > 专八大学英语 > 专八大学英语翻译 > 羊绒、羽绒、兔绒:“绒”的故事

羊绒、羽绒、兔绒:“绒”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12  编辑:查字典英语网小编

说汉语的人把羽绒、羊绒、兔绒、驼绒都看作绒,说英语的人却不这样看。对他们来说,羽绒是down,羊绒是cashmere,兔绒是Angora,驼绒是camel hair。

Cashmere一般译成开司米,是cashmere wool“开司米毛”或cashmere shawl“开司米披肩”的简称,织这种披肩用的是Cashmere goat“开司米山羊”身上的绒毛。Cashmere和Kashmir是同一个地名的两种不同写法,指的是位于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西藏交界处的克什米尔地区,当地的野山羊就叫cashmere goat。Cashmere是18、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写法,现在的正式写法是Kashmir。这里我们姑且仍沿用传统译名。

并不是开司米羊身上的毛全都是开司米毛或绒毛。这种羊身上实际有两层毛(a double fleece或two-coated fleece),即外层或上层毛(outer coating of hair)和内层或底层毛(undercoat或ground hair)或绒毛(underdown、down hair)。外层毛又粗(coarse)、又直、又硬,羊身上一年四季都有,起保护作用,称为护毛(guard hair),汉语把动物的这种毛称为毫,如羊毫、猪豪。绒毛,尤其是脖子周围的绒毛,纤细而柔韧,保暖性能极好,羊身上仅寒季才有,这种绒毛才叫cashmere。进入秋季后,随着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羊身上会长出绒毛,以抵御冬季的严寒;冬季过去,绒毛会逐渐自然脱落。牧羊人会在换毛时节(molting season)用梳子把绒毛梳下来,或干脆用羊毛剪把羊身上所有的毛都剪下来,经过去毛(dehairing)这道工序,把护毛除去,才能把绒毛纺成线,织成各种羊绒制品。不过如今任何长着这种绒毛的山羊,不论它养在哪里,是不是真正的克什米尔种,都叫cashmere goat,用其身上的绒毛织成的纺织品,只要符合羊绒行业内部规定的标准,都叫cashmere。

开司米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当地人驯化了。15世纪时,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从土耳其斯坦引进了一些织工,到了18—19世纪,该地区的羊绒纺织业已经十分发达。人们用羊绒织成大幅披肩,款式雍容华贵,图案美观大方,手感柔软滑腻,畅销中西亚和中东。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的骑兵司令是后来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父亲托马-亚历山大·仲马(Thomas-Alexandre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1762—1806)。据说这位仲马将军让人把一条精美的开司米披肩捎回巴黎,其华美的式样和高贵的质地在巴黎引起轰动,法国的毛纺业主很快开始仿制。这种披肩和围巾由此风靡西方上流社会,像多年前进入西方的丝绸一样,成为一种地位象征。

巴黎的时尚很快传到了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所收cashmere的最早例证出自19世纪英国著名评论家兼政客克罗柯(John Wilson Croker)1822年1月11日的日记。克罗柯写道:She... and Lady Eliz. were dressed in rich cashmeres... the wide borders of the shawls making the flounce of the gown.’她……和伊丽莎身披富丽堂皇的开司米……披肩的宽边构成了曳地裙的荷叶边。’词条里接下来的几个例证也都是用来指羊绒披肩;cashmere的第二个义项才是“制作这种披肩的材料”。

让人费解的是,cashmere这样一个来龙去脉比较清楚的词,进入汉语后,竟然变成了开司米, 听起来与“克/喀什米尔”、“羊绒”或“羊绒披肩”毫不相干。结果就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开司米和羊绒原本是一回事。有意思的是,今年元旦期间我偶然发现,开司米和羊绒如今确实已经不完全是一回事了。事情的起因是我的妻子女儿年前回中国过圣诞节假,临行前受定居在英国的华人朋友之托代买开司米毛线。元旦期间我们回洛阳探亲,顺便去了一家毛线店。进门后,妻子问有没有开司米毛线,店主回答说,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开司米了,现在最好的毛线是羊绒和驼绒的,并指了指旁边摆放的几件织好的毛衣说,这些就是羊绒的。由于不确定朋友要的是不是羊绒线,我们没有买。

回到北京后,我上网查”开司米”,想弄清楚开司米和羊绒究竟是不是一回事。结果发现百度百科上说:“实际上,流行于民间的开司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司米,不过是一种化纤产品,防寒保暖性比较差。”对于开司米绒,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开司米绒又称雪绒、奥纶绒。通常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与第二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经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它具有柔软、轻盈、保暖、耐腐蚀、耐光等特点,类似羊毛的短纤维。它的密度比羊毛小,有人造羊毛之称。[……]可纯纺(如开司米绒毛线)或与羊毛混纺制成毛线、毛织物等。用它制成的毛线,特别是轻软的膨体绒线,早就为人们所喜爱。

雪绒为什么叫雪绒,笔者尚不得而知。奥伦绒译自英文Orlon,这是杜邦公司1941年发明的一种腈纶纤维(acrylicfiber)的商标名。尽管这种纤维的手感有些像棉花或羊绒,Orlon这个词本身并没有“绒”的意思,杜邦公司也没有把它当作开司米来推销。既然我们用腈纶棉作为一种手感像棉花的聚丙烯腈纤维(polyacrylonitrile fiber)的商品名,我们也可以用腈纶绒作为另一种更细、更软、手感更像羊绒的同类纤维的商品名,完全没有必要用开司米或开司米绒这种混淆视听的名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行诗派生出了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巧合的是,安哥拉兔绒(Angora wool)的来龙去脉也够扑朔迷离的。

首先,有四种事物在汉语里都叫安哥拉,即安哥拉兔(Angora rabbit)、安哥拉绒(Angora wool)、安哥拉山羊(Angora goat)和非洲的安哥拉共和国(Republic of Angola)。从英文拼写就可以看出,前三种安哥拉拼写相同,彼此有关联;最后一种安哥拉拼写不同,与前三种没有关联。译名之所以发生混淆,是因为汉语里没有/ra/这个音,只好把它转写成拉,跟/la/的转写一样。

其次,安哥拉兔、安哥拉绒和安哥拉山羊的原产地是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这个地方原本在希腊语里叫Aγκυpα,转写成拉丁字母是Ánkyra,11世纪被突厥兼并后,欧洲人多称之为Angora,直到1930年才通过立法,改名叫Ankara。不过人们已经习惯了当地物产的名字,尽管地名改了,其他事物仍保留着原来的名称。

第三,只有安哥拉兔身上的毛称为Angora wool,简称Angora;安哥拉山羊身上长的那种带光泽(lustre)的毛叫mohair“马海毛”,这个词在土耳其语里的意思是“精选的毛”。

最后,安哥拉兔跟开司米羊一样,身上也长两种毛,能称为绒的,也仅是下层的细绒毛。安哥拉山羊跟开司米山羊却不一样,身上的毛都叫马海毛,不需要去护毛。

驼绒的情况比较简单,只有双峰骆驼(bactrian camel)身上才有绒毛,而且也仅在寒季有。这种毛在春季采下来或剪下来后,也得除去里面夹杂的护毛,才能纺成线,制成各种毛纺织品。在英语里,驼绒有时称作camel wool或camel down,不过更多时候称作camel hair或camel's hair。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年级
不限
类别
英语教案
英语课件
英语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