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自从在2006年相继进行了改革之后,就一直成为大学生颇为关注的焦点。仔细研究一下最新一次的2007年的考试,在六级考试的快速阅读部分都出现了一次小小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在六级考试委员会没有以样题形式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就给考生在临场应试上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在笔者的学生中,就有因此在考场上颇手忙脚乱了一把的。由此可见,改革后的六级考试的阅读部分还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时期。
快速阅读部分的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由7道选择题替代了原先的4道判断题
2、 将完成句子题的数量由6道减少到了3道
我们不去讨论这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只关心应对这种变化的办法是什么。在这个不适应变化就会被淘汰的年代,我们只有在混沌中求发展、在乱世中求生存。只要六级考试的考察重点不变,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们高兴地看到,最新一次的六级考试的阅读部分所产生的变化正是向传统题型的一种回归:选择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一种题型,也是陪我们多少年摸爬滚打的老伙伴;新出现的完成句子题经过了几次考试的历练,出题风格也日趋成熟,更应该成为我们继选择题之外的另一支得分蓝筹股。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谈一下如何既快又准地解决完成句子题。
完成句子题的说明是这样的: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我们来分析一下,既然是complete,那就说明原先的句子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用原文给出的信息,也就说明了我们必须要返回原文,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来作答,才能做到更为精准,更能切中要害。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英语的句子如果结构完整,那么句子中所包含的各个句子成分必须齐全。缺了任何一个成分,不仅句子的结构遭到了破坏,而且句子的含义也会出现残缺。完成句子题的题干本身就是一个有残缺的句子,所残缺的部分必定在原句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而我们知道,句子的成分问题就是我们高中学过的的主谓宾、主系表、定状补等语法问题,一但残缺部分的句子成分确定了,它的语法结构也就随之确定了。是添动词,介宾短语,还是形容词,是添名词性结构,还是一个从句,我们在构造答案之前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从另外一个层次来看,残缺的成分也表达了一定的句子含义,所以残缺成分与句子中已知成分在含义上必然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利用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我们也可以对我们解题给予帮助。利用语法确定形式,利用逻辑确定内容,这两点就构成了我们解决完成句子题的关键:查缺补漏。
Gold dust
Pants are on fire
Spitball some ideas?
Sisyphean task
Social fabric?
Gaming the system
Is Donald Trump a choke artist?
Hit the hay?
Object lesson?
Read the tea leaf?
让阅读《经济学人》成为一种享受
Flip the script?
Coming home to roost?
Both sides of the aisle?
Children are not cookie cutters
In the doghouse?
Con artist?
莎士比亚:词语创新的能手 遣词造句的高手
In the cross hairs?
Local democracy bites the dust
Stop on a dime?
Soul searching
Good Samaritan
从翻译角度看中美高校校训[1]
Sacrificial lamb
On a wing and a prayer
Stopped in her tracks?
High wire act
Rule of thumb?
Zero-hour contract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