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阅读文章是论证性文字,不是说明性文字,也不是叙述性文字。这种以论证为特点的文字,及于GRE阅读文章的各个层面:篇章段落句子单词。篇章由多个论点组成,论点由作为论据的句子构成,句子本身的典型构成是前后句由表示论证关系的词汇连接,而体现论证的意义的单词最重要。
因此,要真懂得文章,就必须把所有那些表现论证的字、词、句抓出。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GRE词汇,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的去把握词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要说的是,在阅读教学的研究当中,语言学家们发现,一篇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占全文词汇总量的比例只要控制在8%以内,是绝对不会影响到我们对全文任何观点的理解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大家大可不必因为遇到了几个我们完全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单词而感到头痛和挣扎。因为它们不足以对我们理解文章产生影响。
但同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种单词,那就是专有名词,尤其是涉及全文主题的专有名词,难道我们就必须一一认识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什么叫做认识专有名词?从英到汉的翻译叫做认识?还是知道专有名词的特征叫做认识?
读者请想想看,我们在阅读理解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提法:What is sedge root? 我想没有,因为这种问法是在问专有名词的翻译。我们遇到的更多是这样的一些问法: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sedge root is true?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bout sedge root? 这些问题的提法却是在问专有名词的文中阐述特征。我们再从文章本身对这个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假设原文有这样一句话:Sedge root, a woody fiber that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into strands, is essential to basketry production. 请问sedge root的中文翻译莎草的根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阅读理解题目吗?我想很难!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阅读理解题目的应该是这样的文字a woody fiber 和定语从句中的文字部分can be easily separated into strands 。
通过以上的分析,想必大家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过去我们拼命去死记硬背专有名词的中文释义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因为真正的认识应该是对特征的认识,所以一个专有名词和他的中文释义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竟我们对它们都没有任何的概念。
最后很多人都说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猜出单词的释义,难道真的是这样么? 笔者认为从上下文中猜出单词的释义是不现实的。例如有这样一句话Supernova is a massive star which undergoes gravitational collapse。 我们是不可能从上下文中猜出supernova的释义超新星的。
而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只是从上下文中猜出单词的特征:supernova是巨大的恒星 ,它在进行引力收缩。于是以后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们可以再也不用停下来思考单词的释义,也不用费尽思量地去猜所谓的单词的释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在后面找到单词在文章当中传达的特征就可以。
太喜欢,出了就“自动购买”
5分钟帮你理清英语中的亲属称谓
各式各样的“效应”
熊孩子们的圣诞礼物清单:霉霉、隐身能力、独角兽、恐龙蛋
亚马逊首家实体书店西雅图开业
中超“电视转播权”80亿成交
海淘党双11必备购物英语
路怒之外,又有“屏怒”
中国将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怒”族新成员:饿怒
世卫组织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
冷天学热词:秋裤英文怎么说
研究:有女儿的CEO对员工更好
手机走神:走路开车不忘看手机
母亲“第一次拥抱”可减少新生儿死亡
电影审查制度拟入法 偷漏票房、插播广告将被罚款
英新护照设计发布 你能认出多少英国风物人情?
芬兰发布官方“国家表情”
科学家破译大熊猫13种语言密码
喜怒无常是好事?情绪多变适应力更强
首台小面额ATM机落户苏州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
习近平:中越“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历久弥坚
北上广超8%无线信号为“钓鱼WiFi”
转身后的惊艳:性感露背装成红毯流行新趋势
爱沙尼亚政府将为作家发薪水鼓励创作
版权局出台“网盘新规”
上海迪士尼解密:将诞生全球首个“米奇大街”
先入为主的“詹姆斯·邦德效应”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