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在做一对一阅读辅导时学生经常问到的问题。考试时是否该先看题目后看文章?文章内容要不要看?怎么看?
毋庸置疑,题目一定得先看,一拿到卷子就看原文会让人马上陷入云里雾里。没等你看完,你的脑子已经处于浆糊状态了。先看题目的好处是什么?一,从看句子开始,让你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二,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找到文章的信息,在脑中构建文章的大致轮廓;三,找出关键的信息,有目的地在文中搜寻答案。要注意的一点是,看题干时一定要不断地给脑子补充信息,猜测文章内容,并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如时间,地点等。
第二个问题,文章内容要不要看?当然要看,你都猜了半天文章内容,为什么不去看一看到底讲了什么呢?心中有底才更好地解题。如果你怕浪费时间,那我问你一句,你是直接做题,来来回回找答案快呢,还是看完文章直接切入主题来得快?显然是后者更省时间,且保证了一个正确率。只有一种情况你不用看文章,那就是看完题目之后,发现要找的全是细节信息,如,给了时间,要你找发生的事情,这类题大多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也会在选择题内出现。
但是文章怎么看又省时呢?第一段一定得看,看完就知道文章要讲什么东西?大多数西方文章都属于倒金字塔型,即重要的信息在前,次要的在尾。看完第一段之后,看下文就要挑着看了,那就是看主题句,主要信息。主题句出现的位置可能是在段首,段尾,也可能在段中,这就凭一定的感觉了。这样,看完文章之后,可谓胸有成竹,做起那些heading题来得心应手。
然而,这只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把握,很多题目都考的是细节信息,那就还需要你正确定位,搜索信息,在看完全文之后定位应该是非常简单了。
看文章时,要做个有心人,不仅构建文章轮廓,而且要凭着对题干的记忆,发现有题干中的信息出现马上标注,这样就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文章不是一件苦差,因为你在验证你现在的预测是否正确;做题并不痛苦,每多做一题,你对文章就多一份理解,就如美景前的迷雾渐渐散去,岂不乐之?
现代人的“赶趟儿式生活”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也是病
后天学者症候群:男子脑部受伤后变天才
最近总感觉懒惰又忧伤?这叫“五月病”
英国流行“不插电婚礼”
“众包”时代来了
中国成语故事传说:请君入瓮
分享有趣的“浴中哲思”
渴望关注的“末流明星”
宅到什么程度才叫宅?说说“御宅族”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盘古开天
吃到想睡的“饭气攻心”
你有“自拍瘾”吗?
你的“公车表情”什么样?
社交媒体时代的“超级生活记录”
肯德基推出“炸鸡手花”
何为“软技能”?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牛郎织女
只穿名牌的“标签女”
男人偶尔也需要有点“哥们儿时间”
迷笛音乐节歌迷“遛白菜”
你是“愚人节妄想狂”吗?
满嘴薄荷味的“牙膏之吻”
你是哪个“粉丝圈”的?
汽车上的“死猫洞”是哪个部位?
左撇子新说法 southpaws
走到哪蹭到哪的“网络游民”
“计时收费咖啡馆”现身伦敦
《舌尖2》中的“路菜”英语怎么说?
让干女儿失望的“盐爹”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