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在英文 一、模式化趋势
有些词汇因为日常使用较为频繁,部分译者便顺手用在译文里,并没有仔细思考是否准确,这就是 其他如“public”译为“草根”、“gloom”译为“郁闷”、“readers”译为“粉丝”、“fiction writer”译为“小说写手”、“get lost”译为“让他蒸发”,都是类似问题。这种语言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很有表现力,但作为译者,却不能因一时兴到而以词害意。
...found that readers in Keokuk, Iowa, or Benton Harbor, Mich., were checking out Proust and Joyce.
张家庄、李家店的居民竟然会借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书来看。
I hope we are not like those human do-gooders ...
我不希望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出于好心,却帮不上什么忙的人。
...better to be one of millions viewing a film than one of mere thousands reading a book.
成为追捧热播电影的一员,比成为罕有“阅读恐龙族”一员要好。
前两个译文——“张家庄、李家店”和“事后诸葛亮”——都有“归化”过度之嫌。第三个例子,译者形象鲜活,作者风格不显,恐不可取。在这方面也不乏好的例子,如将谈话中的“the people on the block”译为“左邻右舍”、“街坊邻里”,将口语语境下的“wonder”译为“不明白”、“纳闷”,都是用地道的中文忠实地传达了原文意义和风格。
模式化的第二种情况是公共生活用语。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的一些表达方式,我们因为司空见惯,往往习焉不察,用在创作中可以,用在译文中则需仔细核对文字意义,不能轻率。例如“与时俱进”这个词,常用译法 “up-to-date”, “refusing to be obsolete”, “new technical developments”, “avoiding technological obsolescence”等,统统交给“与时俱进”去组织。 “a responsible, up-to-date and carefully considered opinion”,译为“以一种与时俱进、高度负责的态度……”,就是传媒语言使用过于随意的结果,如果译完能逐字核对原文,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reminders of who we used to be and need to be”译为“牢记过去、正视未来”;“in a state of separation from others of their kind”译为“举国上下”、“大江南北”等,都属于类似问题。
二、高雅化趋势
一些译文中的“雅”词,本为原文所无,乃是横生枝节。如将“every other person were familiar with...”译为“家家户户对……都能口颊噙香、津津乐道”。有些译文细究起来,的确并未违背原文字面意义,但因一味求雅,偏离了原文风格。如将“familiar”译成“拜读”、“浸淫”,“Shakespeare”译成“莎翁的煌煌巨著”;“how right he is”译为“宛若箴言”;“(with respect and admiration) I mentally told him to get lost”译为“敬而远之”或“请他离开我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原文前后风格的对比。出于风格上的考虑,不宜在译文中增加新的比喻。
过于求雅,也可能影响译文本身的表达和流畅。
...that he has weighed, sifted and pondered the evidence.
……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斟酌与推敲细思。
...better to be one of millions viewing a film than one of mere thousands reading a book.
最好与浩浩百万民众共享盛影,不要与寥寥千人为伍揽卷。
...from the first I was aware that...
……从伊始就知道……
例一的译文是否有信息遗漏姑且不说,单看中文,几个书面化的词叠加,似乎句式严整,但“斟酌”与“推敲”语义重叠,“细思”不仅生硬,放在结尾,语调上也很拗口。“盛影”、“揽卷”均生硬,“浩浩百万民众”与“寥寥千人”不整,“共享”与“为伍”不对,句子看似对仗,实则似是而非,加上前面的“不要”、“最好”,读来很不顺口。“伊始”与“从”、“就”、“知道”完全不合拍,因为求雅,破坏了中文的风格整一。当然,译者有时也要勤翻中文字典,把“walledcity”翻成“围城”,把“crossbow”翻成“强弩之末”,就是望文生义所致。
关于“高雅化”,有两个“陷阱”需要特别提及。一是所谓“四字格”,用得好固然出彩,用不好只会出问题。在“walled city”前加上“高墙环卫、固若金汤”、在“Lincoln”前面加上“出身卑微、躬耕陇亩”,算不得高雅,只能算“四字格强迫症”。第二个陷阱是文言文。用文言 相关阅读
直译的五大误区
不可按套路 倍数的
达沃斯访谈 马云讲述成功背后的9件趣事
英国古稀老人打造逼真玩偶屋
奥巴马提议拨款2亿多美元 研究精准施药
网络红犬晋升轻奢品牌代言人
防“失联”焦虑 空难预估app诞生
囧研究 爱八卦乃人性本能
情人节福利 美国麦当劳用爱支付
泰晤士河中拟建露天泳池:嬉水观景二者兼得
梅丽尔成提名影后 2017奥斯卡趣闻
智能手机没让我们变傻
修生养息 一天睡足几小时最健康?
拯救日本“隐蔽青年”
新应用助你找到便宜机票
梦想成真 2017年实现的15个预言
憨豆先生重返荧幕 3月迎来特别剧集
赢得一尊奥斯卡 究竟要花多少钱
别人家的孩子更聪明? 科学家发现智慧基因
最让英国人脸红的50个尴尬瞬间
十大秘笈助你成功加薪
骂人不带脏字 五种英式损人口语
“另类”蟒蛇按摩 够胆你就来
美国东海岸五大独特俚语
蚂蚁大力士用嘴顶起五倍大毛毛虫,你信吗?
林肯一缕头发拍得16万元
加国大学推“热吻”宣传片引热议
成长导师 名人带你战胜困境
粉丝挤爆周杰伦结婚教堂
让陌生人迅速相爱的36个问题
艾玛·沃森将出演真人版《美女与野兽》
成龙成首位获封马来西亚拿督华人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