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有一个流行词语“啃老族”,意思大家都明白,翻成英文却有点难办。直译过来的话,Elderly-Devouring Young Adults似乎最为贴切,我在一篇四六级英语作文范文中看到过类似的译法。这个说法英语国家的人们看是绝对看得懂,听起来则有点费劲,但是最多说上两遍人家一定会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要用来说的话,有一些替代方案,意思当然不可能与汉语完全一样,但是也算比较接近。一个说法是“NEETs” ,它由英文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主要单词首字母组成,在西方国家教育界特指那些年龄大致在16到20多岁之间,没有接受完整的初等教育,没有工作,也不去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需要社会和教育部门特别加以关注。汉语把它音译为“尼特族”,也有人把它转意为现在流行的啃老族。这种说法的问题是,现在主要存在于中国城市中的啃老族,绝大多数不仅完成了初等教育,而且相当多还上了大学,不大符合NEETs的基本定义。
另外一个说法要好一些。近年来西方国家因为经济不景气,在就业问题上年轻人受到的冲击超过其他族群,导致一些人在成年离家后又不得不返回父母身边,住房和一日三餐较为稳定牢靠,少数人还可以在这类开支上多少得到一点帮助。在英语世界人们把他们叫做Boomerang Generation,直译过来可以叫做“飞去来族”、“回旋镖族”或“回飞镖族”等,取决于如何 拿归巢族类比中国的啃老族,虽然比尼特族更加贴切,然而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是中国的啃老族不一定与父母同住,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归巢族与父母在经济上的关系多数仍然是相互独立的。
自从二战之后,美国在大萧条时代建立起来社会保障体系开始显现效果,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再需要子女赡养,年轻人也在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当中受益,更加容易自立,传统的大家庭向核心家庭 正因为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使得那些在经济衰退时首当其冲的年轻人,即便从实用角度出发搬回去与父母同住,绝大多数仍然坚持要自食其力,父母也不把归巢的子女作为经济上的负担,至于想要老父老母外出打工,自己在家游手好闲,甚至让老人拼死拼活攒钱为自己买房买车,要不是外星人就一定是脑残。
据美国普查局去年年底发布的《2011年美国家庭和生活安排》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9日发布的报告与普查局的数据相当一致。皮尤中心的研究是基于他们去年12月中的一项调查和劳工部统计局的报告。该项研究显示,2010年18到24岁的青年人就业率只有54%,是自1948年开始有这方面的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这与全部成年人的就业率 在这种情况下,受调查的18到34岁之间的成年人有24%说他们搬回到父母家去住,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是因为目前的经济状况使得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即便是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大学毕业之后的年龄段
格林童话故事(2)
格林童话故事(5)
格林童话故事(28)
放生的故事:玉柱汤
佛教的故事:King Banyan Deer
佛教的故事:The Tree That Acted Like a Hunter
佛教的故事:88 The Bull Called Delightful
格林童话故事(13)
佛教的故事:The Dancing Peacock
佛教的故事:The Price Maker
佛教的故事:The Dog King Silver
格林童话故事(3)
格林童话故事(10)
佛教的故事:Wise Birds And Foolish Birds
格林童话故事(11)
格林童话故事(8)
格林童话故事(12)
放生的故事:放生池
格林童话故事(1)
佛教的故事:The Mouse Merchant
放生的故事:三月呻吟
佛教的故事:Dirty Bath Water
佛教的故事:The Golden Plate
佛教的故事:The Wind and the Moon
佛教的故事:Finding a New Spring
佛教的故事:The Monkey King and the Water Demon
佛教的故事:The Baby Quail Who Could Not Fly Away
佛教的故事:Big Red, Little Red and No-squeal
佛教的故事:The One-hundredth Prince
佛教的故事:Prince Goodspeaker and the Water Demon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