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先后
考题中经常通过现在和过去的状况的比较来设置陷阱,考生要特别注意used to, in the past, many years ago, at present, now,in the future 等一系列提示时间先后的词。
例如在租房场景中房东会说这里从前有5个人住,后来走了两个,所以现在就只有三个人住了,而题目问的是现在房子里住的人数,答案就自然应该是3 而不是5了。
又例如有健身俱乐部在介绍设施时说现在只有健身房,将来还会开设游泳馆。题目中问此俱乐部有什么设施,答案就只能是健身房。
2. 数值比较
考题中经常会出现一连串数据连报的现象,让很多考生颇为头疼,特别是当数据较多或对数据的解释较难时。因引起注意的词有:minimum, maximum, least, most, up to等。
例如在旅游场景中会说一个旅游团的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但是在淡季时也会有20人的小团,而旺季最高会达到40人,考题中问最大的团几人,就应填40。
3. 信息拆分
在考试时有时会把一个完整信息拆成两半,在答题时就要注意综合两方面的信息。重点词不是非常明显。
比如在学校场景中老师说这个班有20 男生,30女生,又如在面试场景中,面试者介绍经历时说在纽约住了5年,又在西雅图住了2年。那班级的总人数和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就应该是前后两个数据的相加。
4. 信息选择
这类陷阱在两人对话中是经常发生的,特点是由一人列举大量信息让对方选择,对方在评价后作出决定。注意:should do, decide on,dont want to 等接出决定的用法及一些表评价的形容词。这时要分清谁是做决定者,且做决定的人的语气有一定提示作用。
例如在讨论旅游携带物品时,一方说要带防晒霜,水壶,毛衣,另一给建议的人说防晒霜是必须的,因为会去海滩晒太阳,但水壶太占地方,而且如果换了是他的话,不会带毛衣会带雨衣。则最后要带的物件是防晒霜和雨衣。
5. 主观和客观
考题中会出现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的冲突,这时要注意usually, common, want to, plan to等词。比如面试官问面试者会呆多久,面试者回答他一般要在学校学习三年,但是他打算在两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则该学生决定要呆的时间就是2年。
牛津字典收录微博词汇 网络用语受宠
双语:天桥骄子主持客串绯闻女孩第四季
百万张奥运门票发放全国中小学
诗词英译: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漂亮妈妈多生女 美男渐成稀缺品
英皇后人选引热议 卡梅伦力挺卡米拉
奥运双语八卦:中国羽坛的夫妻档
奥运前夕中国加紧空气治理
周杰伦与“台湾第一美女主播”亲昵..
麦当劳的奥运“嘉年华”
欧盟报告称立陶宛为“谋杀之都”
NASA首次发现土星卫星中含有氧气
双语:未来“台湾塔”
360度看伦敦 世界最清晰全景图出炉
双语资讯:台湾外海发生6.6级地震
谷歌街景拍到有人街头生孩子 旁边医院毫不知情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无法判断对方性别
阿凡达发光树或成真 未来可代替路灯
澳大利亚青年欲破世界最长说唱纪录
双语欣赏:温总理诗作《仰望星空》
捷克男主持效仿Lady Gaga穿鲜肉装
北京奥运闭幕式:贝克汉姆“领衔”伦敦8分钟
台湾女性不惧当“剩女”
双语:研究称人类无法分辨男女
奥运给北京树起新地标
大小贾斯汀共享“恋爱秘籍”:冷静承诺
郎平率美国女排出征北京奥运
纳达尔进入奥运状态
网通电信宣布:台湾地震受损电缆恢复运作
双语:《绝望主妇》第七季被爆有新主妇加入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