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读懂学生
摘要:本文结合着外研社版小学英语第一册(一起)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如何协调读懂学生与有效教学之间的最佳结合。为了更有效地设计教学,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困难和优势、学情,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无效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有效的同时也有趣。
关键字: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学情,学生需要,学生困难
正文:
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之“效”,源于课程标准,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不仅从教师的教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来看。因此读懂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读懂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想真正读懂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读懂学生的需要 满足需要
心理学认为有需要就会有动机,而动机影响行为,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如果老师抓住了学生的需要,那接下来的学习形式如果符合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引导学生的行为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想象力,因此学习不能刻板无趣,他们比较喜欢充满惊喜,充满竞赛的游戏教学。他们希望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更希望获得老师以及同学的表扬及肯定。尊重小学生的基本需要,满足小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因此学生的需要引导着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手段。老师要在课上、课下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从他们的一个皱眉中观察到他们不喜欢什么东西,从一个发自内心的美美的笑容中捕捉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将这些需要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为教学策略的设定出谋划策。
案例1:我在教授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一起第一册Module 4 Unit 1 It's red.时,设计了寻找教室里的red, yellow, blue, black, white, green颜色以通过轻松实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将说与认结合起来。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教室里的彩色设计不是很多,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找的同学身上穿的衣服的颜色。而当一个同学因为穿着我们学过的颜色的衣服时,他会非常高兴的站起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荣耀”,这时他会很积极地参与课堂,而没有穿到这些颜色的衣服的孩子会很失落,影响了他们课堂的发挥,正是在第一课时我的这一小小的发现让我知道了孩子的需要,所以在第二课时时我让孩子准备了一些五彩缤纷的东西,然后运用这些东西来训练颜色(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所以每个孩子都很积极活跃地参与课堂了),结果很可观,这一活动将每一个孩子都拉进了课堂的设计中来,扩大了孩子的参与面,实现了这一部分的有效教学。
读懂学生的困难 排除困难
教师如果能够深入读懂学生的困难,并解决能够先解决的困难,想办法解决比较难解决的困难,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中的焦虑,提高自信,最终有利于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语言建构上的困难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对教师课堂上的很多课堂用语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这时候运用很生涩的英语单词会让学生听不懂,进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常规课堂中一定要运用英语课堂用语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进而建立一定的语言支架,而语言支架的建立通过表扬评价最容易建立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的设计每一个评价,使带来的好处扩展到每一个英语学习的细节。
案例2:我在教授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一起)第一册Module 4 Unit 2 How many blue balls? 时,了解到学生对颜色,数字,颜色+数字的敏感度还不够,因此我没有采用相对正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拿出彩笔来,让学生将这一堂课的学习画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而且也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很勇敢地起来回答了问题,我用”You are so brave.” 评价了她们;有几个男生非常调皮,上课坐不住,但是这节课他们不仅坐住了,而且表现很棒,我用”You become more patient.”表扬了他们。总之在这节课中,部分学生学到了一些课堂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精心设计好评价语言,我相信英语的学习从量变到质变是可以期待的。
读懂学生的优势 利用优势
趋利避害也同样适用于教学工作。在课下要与班主任老师多沟通,多了解学生的个人优势。在常规课堂中,善于利用孩子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案例3:我接手的二班是一个顽皮学生比较多,比较活跃的班级。根据他们的先天优势,在二班的常规课堂中我经常让他们自己编排很多动作使课文连贯起来,使在二班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如教授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一起第一册Module 2 Unit 2 I’m a boy.时我与学生们共同开动脑筋编排了一些动作,如说到panda时两手圈圈放在眼睛上表示熊猫,说到boy时曲折上臂表示勇敢有力量,说到girl时做出跳舞的动作表示女孩的柔美。就是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加上动作被学生表演出来之后,就会觉得很有意思,觉得学生很有表演的天赋,也觉得他们对英语课文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好好利用学生的优势发展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发现并利用好学生的优势有利于帮助实现有效教学。
读懂学生的学情 分析学情
分析好学情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接手一个班级开始,在学习每一课前都必须仔细认真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结构,上课时的班级风气,班级中学生的特殊情况,以及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等等,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合理的设计有利的教学,使设计的课堂适合大部分的学生。唯有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了解好这个班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案例4:班里有个小女孩总是坐不住,但是很聪明,学习东西很快,根据她的特殊的情况,我单独找她聊过天,发现她是交际能力比较强的女生,很喜欢帮助同学跟老师,了解到这一点后,我鼓励她当小老师,现在她的纪律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小老师也当的有模有样的。
案例5:在一节公开课上讲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一起)第一册Module 5 Unit 1 Sit down!的第一课时时,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背诵课文并分角色表演出来,但是在学习课文环节时我知道自己高估了本班的学习水平,结果造成了学生抬起脚来也没有够到桃子吃得效果,学习激情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又用第二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一些遗憾,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可见对学情分析是否透彻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读懂学生的兴趣 挖掘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点的寻找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培养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开动脑筋,心情愉悦地去钻研问题,探求知识,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而不是苦闷的事情。
1.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导入新课
有趣的导入会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兴趣点的选择对整节课的引导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选择合适的导入点。
案例7:在教授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一起)第八册Module3 Unit 2 She went into a shop.这一课时,我认为这一节课比较有意思,可以与Tom and Jerry这一cartoon相结合,先请学生欣赏一部分动画,然后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被动画激起,课文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因此,这堂课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的设计是有利于有效教学的。
2.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任务、设置问题、选择教学内容
一节成功的课主要是成功的设置任务,成功的设置问题,成功的选择教学内容,而选择好兴趣点会让这些成功变得举手可得。
3.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布置作业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英语学习的好与坏不仅在于课堂,而且还在于课下作业的质量以及完成情况。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布置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结束语: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平时多用心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实际需要、兴趣爱好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Santa Claus
Red Meat, Gray Water
Please Don’t Hurt Me!
Jury Service in California
A Bad MRI Experience
The Robbery at the Mall(1)
A Cleaner River (1)
The Haircut (1)
The Argument (1)
The Light Eater (1)
Body in a Barrel (1)
The Toilet Tank (2)
The Clapper
48 Homes Burn Down(2)
Monkeys Cause Man’s Death
Missing Husband (2)
Kill Those Flies (1)
Get out of "Jail" (2)
The Spitter
Fire Kills Two Young Girls
The Haircut (2)
The Robbery at the Mall(2)
Who Needs School?
I’m No Alcoholic!
A Hole in Her Ear (2)
The Drugs Keep Coming
Missing Husband (1)
A Cleaner River (2)
Man Leaves $50K to Waitress
Fire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