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好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早期外语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儿年轻父母的关注,尤其在我国城市的家庭中。由于外语的独尊地位,外语好往往意味一个体面的工作。为了给孩子打造一个光明的未来,许多父母宁愿勒紧腰带,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国家就在小学开设第二语言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性会议, 专门研究小学外语教育的问题。我国部分省(市)在小学开设外语课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
褒贬不一:对早期外语教育的看法,可谓褒贬两分。赞同者认为,儿童的模仿力强,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少,从小学习外语能增加接触外语时间;反对者认为,早期外语教育会影响他们对本族语的掌握。不仅学习效率低的可怜,而且,如,果启蒙教师的素质不高,还会使孩子一开始就失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科学依据: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儿童的模仿力强,听觉较敏锐,心理障碍较少,在和外语发生联系时没有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儿童的母语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受母语的干扰较少,更容易学到规范的语言和地道的口语。他们的求知欲强,处于接受新事物最积极的阶段。这是年龄稍大的学习者所不能及的。但是,儿童的智力还不够发达,学习动力和持久性不如青年学生,语言规则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语言习得靠听和机械模仿,对教师的依赖较大。一旦形成了不正确的语音习惯,往往难于纠正。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从长远的观点看,外语学得好坏与外语接触的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如果儿童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外语,到初中时,他们已经接触了六年外语。并且,早年学到的东西印象深刻,儿时的记忆是刻在石头上的。即使遗忘了,以后再捡起来也容易。它和从未学过是两回事。
儿童何时学外语 :在外语教学的历史上,这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问题。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人主张从小学外语。有则幽默说,一个女士去请教西班牙大教育家西兰:“我的孩子该从什么时候接受教育好呢?”西兰问:“你的孩子现在多大了?”女士说:“才7天。”西兰叫起来:“哎呀,太太。你已经白白浪费他一周的时光了。”这虽然是则幽默,但放射着真理的光芒。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中指出:“一般说来,学习语言越早越好”。当今许多语言学家发现,儿童从小就置身于第二语言的环境中,他们的外语就能说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好。第二语言的环境是多种形式的,如由操非母语的保姆带养,或将之置身于非母语国的幼儿园,时间一般在一年之内。儿童从小学习外语,要有双语制的环境。这种双语制的环境可以是父母精通外语,且日常能与子女用标准的外语交谈;也可以是一所能用外语教学的学校。在没有双语制的环境下,辛格尔的试验表明,年纪大一点的学生都比儿童学得好。美国试验在小学教法语和西班牙语(没有双语环境),其结果是:在小学多学了六年外语的学生到初中继续学习,比从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的水平高了一学年,成绩提高了10%。这个结果既可以说明小学学外语略具有优势,但也可以解释为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学习效率要高一些。 有人据此认为儿童8岁(或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外语为宜。彭菲尔德指出:各种语言学习在九岁以后就会越来越受到大脑的僵硬和呆板所牵制。我是17岁上高中才开始学的英语,这是一个老得一塌糊涂的年龄,以致于累得一塌糊涂才补上外语这一课。三十而立,我恰是30岁那年有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她一岁时会说话,但把“桂圆”叫“圆圆”,把“好吃的”叫“好好”。当时我觉得对她来说,汉语英语都是一样的,于是,一下英语课,我就教摇篮中的她学简单的英语“OK”。我没想到的是,她认真地研究了我的口型后,清楚地发出“KK”。我教英语多年,她是最有创意的一个“学生”。“KK”现象使我感到,“越早越好”说并不适宜于每个儿童。我认为4――12岁为最佳外语学习期,母语是第一位的,有了初步的母语能力才可以学习外语。太早太晚,难免会造成混乱。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学生就常常将英语母语和汉语拼音搅成一锅粥。
外教的选择:站在教育的慎重的角度上讲,学英语白种人应该成为首选。因为在同样的教育背景下,白种人受的不规范因素较少,口语最纯正。但也不要认为长鼻子、蓝眼睛的人,就是好外教。如果他们不是来自美、英、加、澳等英语国家,他们的英语和我们的老师差不多。再则,美、加、澳等每年接受大量的海外移民。这些移民的母语不是英语,他们的发音往往带有出生地的口音。即便是英语国家的白种人,也要看看他们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有无教学经验。英语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分。如果学英式英语,宜选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老师;如果学美式英语,宜选美国、加拿大的老师。
早期外语教育两“务必”:一是务必制定符合孩子的教学大纲。儿童外语教学的目的应是:通过外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更高层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应该听、说先行。二是务必科学地编写教材。教材教材要直观、有趣、易懂,内容就是讲述孩子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如:自我介绍,问候语,父母家人,玩具,起居,游乐场,动物园),形式可以卡通、动漫出现,听力材料以儿童对话、故事、歌曲等形式,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材料尽可能适合表演、游戏,而比较抽象的语言知识,如语法、国际音标、发音规则等应融于语言材料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初的一百个单词的选择非常关键,这一百个单词应从儿童日常用语和最常见的词中挑选出。词汇量应象滚雪球似的不断增大,反复出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 不可因噎废食,伤了“胃口”,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务必采取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非课堂教学法,无意识记忆法)。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寓教于乐,在游戏、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外语。在教学中及时捕捉“闪光点”,以鼓励为主,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语音上,如有错误,应及时纠正,以免积重难返。语汇的教学应注重具体、生动、形象和一定的重复,除了老师带读外,还可 让发音好的同学带读,以满足儿童的好强心理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 如听录音、观看录相、开联欢会,表演外语节目。录音内容最好能由外国儿童朗读(儿童总是对儿童自己的东 西比较感兴趣),录相以儿童节目为主。
儿童如受过早期外语教育,到初中、高中就应根据他们的实际外语水平相衔接的外语教科书,以免不必要的教学的重复,否则,早期外语教育就不能达到它应用的作用和目的。
如果孩子对外语实在没有兴趣,父母也不可勉强。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外语不可能一直红下去。
Hitler's Olympic Village faces conservation battle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 embraces NGOs
Digital revolution transforms comic books
Connecting employers with jobs seekers in today's economy
Kenny Chesney's latest album builds on success
英语笑话之实验室检查
British banks pays $340 million fine for Iran dealings
Coney Island Amusement Park still up and spinning
New York Museum show just crawling with spiders
Abortion debate takes center stage in US election campaign
Words and their Stories: Great Scott
India defends moves against social media
Paralympians prep to step into spotlight
'Rappaccini's Daugh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Part 1
Party conventions formalize nomination of presidential candidates(视频)
Austrian programmers build free bridge to Internet
Ways to help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ke friends
US unions see wages fall
Video shows Romney dismissing Obama supporters
Young, and training for a good job -- at sea
Donors set health priorities
American pediatrics group cites benefits of male circumcision
More universities offer free online course
双语笑话之可爱的哈利
American Mosaic: Some tractors; some comments; some singles
US housing market improves
'Slum Film Festival' showcases urban stories
Scandals and mistakes influence US political campaigns
California earthquake swarm rattles nerves
Kix Brooks goes solo on 'New To This Town'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