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一些关于考试词频统计的词汇书常常受到学生的追捧。我不知道这种统计方法是来自对国外考试还是对国内考试的研究,从我对英语考试的了解来看,这种方法对国内考试作用并不大。
众所周知,出国考试没有所谓的词汇大纲,因为出国考试的命题者非常侧重对语言以及逻辑能力的测试,非常注重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标准化,如果给出词汇大纲只会限制自己,同时给偷懒的人可乘之机。
他们出题时会设定一些英语生活中和学术研究中常见的情景考查学生,我们只能从真题中发现一些端倪。市面上关于出国考试的词汇书基本上都是词频统计书。统计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编一个小软件,然后一篇一篇地输入真题,统计出结果,除掉冠词等常见小词后,确定词汇个数,然后又利用软件导出词汇音标和解释,最后汇集成书。
以上的研究方法适合国内考试吗?我觉得有待商榷。
首先,国内考试词汇的特点是明显的,我把它叫做两个有限:第一是大纲单词个数有限,不可能出现太多超纲词,就算出现的几个也都会附带中文解释;二是单词整体个数有限,从高中单词的基础上拔高两千到四千个,学习时间是一到三,这个时间真是相当充裕,完全可以一个不落地背完。词频统计词汇书只不过是另一种乱序排序词汇书。
另外,词频统计只能统计出以往考试单词出现的个数,能不能指导未来考试的方向?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命题者不会因为某个单词之前出现了二三十遍,那么我下次出题就最好再考一次或者偏偏不考,也不会因为某个单词之前只考过两次,那么我下次出题就要再考一次或者还是不考算了。国内考试每次考试的一致程度不如国外考试,出题人的题目有一定随意性,靠技巧解决的题只有一部分。词频统计的唯一意义只能说明这些高频单词是英语语言中稍稍常用的,而不一定是未来考试中常考的。既然我们是准备考试,对我们来说大纲中的每一个词再次考到的可能性差别不大,全部都是重要的。按照我们的学习时间,如果是四级单词,稍微努力点的学生一个月不到可以全部背一遍,如果加上之前的基础,半个月背完不成问题;六级、考研的单词三个月背下来肯定可以,对于四级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一个多月也就够了。词频统计词汇书只不过是一种乱序记忆的词汇书,只不过给英语方面完全不努力的同学一个心理安慰:高频词背完一部分,应该差不多了。我只想说,里面的每一个单词,都很重要。
朋友间的“中间人” transition friend
听广播入迷的“车道效应”
结账遭遇“鳄鱼的短胳膊”
新潮的“潘克族”
你被WJ(工作劫持)了吗?
什么是white food(白色食物)?
什么是“圣诞节综合症”?
那些形状各异的sleep tattoo
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你知道什么是“单手食物”吗?
令人错愕的资讯 Muffin
不容小觑的“蟑螂问题”
婚后小休 minimoon
轻松享受奢侈的“轻奢品”
最后的关键时刻 the eleventh hour
什么是“胖妻心理”?
爱情空窗休整期 boytox period
看透你的“办公桌心理”
你知道YOLO一族吗?
一年中不吉利的日子 Egyptian Days
“拼孩时代”来啦!
廉价咖啡 cheappuccino
拿来主义的“快餐观点”
那些不好拒绝的“尽责之旅”
造成食物浪费的“宾馆父母”
你是“网络闲逛族”吗?
又瘦又肥的skinny fat
“分开同居”渐成时尚
你吃了“自我华夫饼”了吗?
让你专注的“极简软件”
不限 |
英语教案 |
英语课件 |
英语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