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这几天,更新慢了些。我们接着谈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美国常春藤盟校一共有八个,前面已经和大家分享了我比较胖的时候,在其中六所学校拍的照片,呵呵。按我粘贴的顺序,分别是耶鲁,普林斯顿,布朗,达特茅斯,哈佛,宾大。还剩下康奈尔大学和我所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计划去过多次,但是很不凑巧,每次只要说去康奈尔,计划就会被别的事情打乱。今年六月份又去美国,又计划去,结果还是没去成。生活中的遗憾总是有的。如果下回去美国,争取拍了补上。所以这篇文章就不贴图了。不过,作为补偿,将连续贴两篇哥大毕业典礼的照片,一个是我们系里的毕业典礼,一个是全校的。那些场面令我终身难忘。 今天来谈一下文化对口语的影响。文化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自然也就会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由于思维上的差异,我们即便说同一话题,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里不可能把文化差异全部列举,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相信大家在不断的学习和经历中,自己也能体会和总结出更多。 一个例子是具体和抽象之间的差异。你会发现,外国人说一句话,无论多么深奥的道理,他们更倾向于用具体的细节来描述。什么叫做细节,比如数字,具体的人物、事件等,这些叫细节。记得以前有个学生写留学文书申请材料,来问我她写的怎样。她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有创造力的学生。我的朋友、同学和我爸妈都这样认为。我上学的时候画了一幅画,学校的评委老师看了之后也认为我很有创造力”。有没有发现,她说的这三句话是都在说一件事,并没有带细节的描述。总有人抱怨说,为什么外国人不能体会我深邃的思想,为什么他们总是不能理解到我想让他们理解到的那层深度。那是因为我们把事情抽象化了,复杂化了,他觉得那样很难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他认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用例子和细节来表达。 先来看一个生活中比较形象的例子。就拿做饭来说。很多美国人厨房里都会有称和计时器。他们会严格按照菜谱上说的,定时定量操作,于是简单易行,但味道就不会有太多新意。而我们中国厨师做的美味,世界闻名。可是,他们的手艺很多是出于经验,很难被复制。比如一些做菜节目可能会说:糖少许,盐少许,火候适中。这样的表达就比较抽象。所提的做菜方法,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掌握的比较好。考试大 我看到过这样的标语,大意是说:如果不珍惜水资源,这个世界上最后剩下的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条标语当然会唤醒一些人的良知,去更加珍惜水资源。但对有些觉悟不高的人,意义其实是不大的。一些人的心理是:那都是以后人操心的事情了,反正我也活不了那么长,缺水那天的眼泪肯定不是我的。我们的很多标语都是类似上面这种,是唤醒人的良知和道德意识的。再比如: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都是告诉大家该做什么。并没有说,如果不做了,就会怎么样。效果显然不如这种: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这条当然看上去很不合理,太不人性,但单从效力上来说,肯定比上面两条更起作用。 在国外也会有呼唤爱心良知的,不过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样的:在这段高速路上随便扔东西,罚款2000美金。溜狗不把狗的大便收走,罚款100美金。在此路段按喇叭罚款500美金。在新加坡,如果乱按紧急电话,罚5000新元;不允许吸烟的地方吸烟的话,罚1000新元;每件事情他都有标准,量化,这就是具体和抽象的区别。在中国,我们讲人之初性本善。但善人可能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做恶事。社会需要用制度规范,用标准去遏制住那些恶的人,才能够保护这些善的人,而不是试图让善的人去继续善,去感染或影响恶的人,或通过热情呼唤把恶的人变成善的。西方人更相信标准和制度。他们的理念更多是认为,只要有一个恶的人,有一种恶行的可能,就必须有一个制度把这个恶的人卡住,不让他有机会做恶或影响到善的人。我始终坚信:道德教育和制度监管同样重要。很多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情,是因为通过不道德获得的收益比坚持道德要大得多,而且他们似乎不用为不道德的行为付出任何成本,不会得到什么惩罚。 英语口语也是一样,一定要具体化。比如你写出国申请材料,必须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观点,切忌用一个抽象去解释另一个抽象。就像以前,一个学生向我抱怨他的宿舍小。我说:有多小。他说:特别小。我说那是多小。他说:特别特别小。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配合他觉得宿舍小的情绪是加重的语气和更紧皱的眉头。但我的脑中还是没有图像,不知道到底是多小。可大家看一下这个同学的表达:我在美国租的房子很小。一进门就上床了,因为只能放下一张床。这就形象多了吧。不要只想着very small, very very small。看看是不是可以用I can hardly turn around in it。在里面都转不过身来了。 另一个区别是个人和群体的区别。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比较推崇人多力量大,讲究团结。宣扬的更多是群体意识。老师没有太多地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自己。外国人则更崇尚个体的独特性。他们很多时候觉得,我是纳税人,我在支持我的国家。布什政府最早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之前不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觉得是用纳税人老百姓的钱来为华尔街犯下的错误买单吗?从英语口语中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小时候你回到家,父母可能会问,今天你们学校老师讲了什么?你跟同学们之间关系处的怎么样啊?用的是“们”。而外国人说话,你会经常听到他们说my professor我的教授,my doctor我的大夫,my country我的国家。所以你既然是在说英语,恐怕就得符合他们的语言思维习惯,要明确体现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特点,而不是大家都认为是什么。考试大 再比如,很多美国人喜欢狗是出了名的。我在美国时,看到一个报道。美国某个摩天大楼中夹了一条狗,这个小狗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于是他们派了很多的救援队,把一个楼下面挖了,把这条小狗救了出来。他们觉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所以听到中国有人吃狗肉,会觉得很可怕,觉得就像是在吃人肉。这就是文化差异。所以如果你的美国朋友到中国来,千万不能请他吃狗肉哦。我也是不吃狗肉的。我养了个小狗,叫小虎。也收养过些流浪狗,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狗。那天在巴厘岛,看到一只流浪狗过马路,结果一辆车飞速的冲过来,差点把这个小狗给撞了。小狗赶紧走到路边,耷拉着脑袋,用爪子狠狠抓了抓头,显然受了惊吓,也似乎在反省:我怎么不看车呢。车开到离这个狗很近的地方,我才看清,她的身上全都腐烂了,皮都翻起来了,上面都是血。我的眼泪噼里啪啦就流了下来。好久才缓过来。由于很多美国人对狗的热爱,你会听到,他们会用he 、she来形容小动物,而不是我们小时候学英语学的表示动物用it。因为他们很多人已经把这个动物当作家里的一分子了。考试大 还有,他们赞扬一个人一件事,通常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而如果是拒绝,往往会比较婉转。所以大家才会经常听到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今晚想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另一个人经常用的句型就是:I’d love to, but...; I wish I could, however...等等。再比如如果他们在餐馆吃饭觉得想要投诉,他们会说:You know what, I hate to complain, but...用转折来委婉拒绝或表达负面的观点。 按照对方的习惯说他们的语言,也是对他们文化的一种尊重。可能我们在不经意间就触犯了别人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禁忌,而对方如果是善良大度的人,也许不会点出,只是这可能会拉远彼此之间的距离。所以,学语言,很重要的任务是要了解学习文化。我们是要用他们所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和他们交流。而绝非生硬的把汉语直接对译成英文。提高的办法可以是,多看些文化相关的书,资料,影视作品。反过来,当学每一句口语句子时,不要满足于掌握单词或句型,而是要多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这其实是个更直接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