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如何给学生提供语言材料
语文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在课文结束时,向学生们推荐了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两本书,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目标明确,独具匠心。这一举动令我心头一震;同属语言科目,语文却又如此“色彩斑斓”的课外读物相“辅佐”,而英语,除了教材(虽然教材中也有歌曲和儿歌板块,却满足不了学生),再没有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显然,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增加“可口”的课外“洋餐”大有必要。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相当丰富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放手让他们去“洋餐”中“大嚼大啃”、开阔眼界,能让他们对英语更有激情。
如何提供这份“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给学生们挑选、加工、编写课外读物,采用表扬、鼓励的评价激励手段,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我认为提供语言材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使学生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对他们来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如果老师能适时的给学生们提供英文版的“Foolish HuiTailang”“clever sheep”等短剧,给学生们肯定会欣然接受,还乐此不倦地“享受”呢,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要具备生活性
学生学习是一个借助已有经验不断积累新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感情的过程。因此老师提供的语言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要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如教完了《牛津小学英语》4AUnit6 “whose glove”时,可巧用“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句型,创编“At a Close Shop”短剧,融合一系列形容词如 nice、 long、 smart和yellow 、black等,展现一幅“买衣服”的场景;又如教完《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4 “An English Friend”时,可以借用前一个单元“Hobbies”中的动词词组和句型,编写成小短文“My friend”,接着抛砖引玉,让学生灵活替换关键词汇。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他们不会排斥。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有提升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这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三、难易程度要适中
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世纪语言材水平,调整好难易程度。如果语言材料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借助他人的帮助,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比如,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歌曲和朗朗上口的儿歌(chant),节奏明快,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即使有对话。也是比较简单的;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以教材为依托,穿插少数的生词,供他们“品尝”,但是大多数学生以对话为主,偶有语篇,能为五年级的语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浏览、挑选,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到”。
当然,阅读内容的选择不能只顾投其所好。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读什么也不能完全随着学生的性子来,否则就会造成“偏食”性的“营养不良”。那些对学生健康有力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诱导他们慢慢地喜欢上它们,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上一篇: 英语口语训练再认识
下一篇: 新课改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