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听力必须花费大量时间
我花在听力上的时间很多。大学刚毕业时,专门练习过托福听力,大约用了300小时。后来断断续续听过北外的中级听力和“高听,以及VOA的SE。最近四年每天坚持听ST,平均一天听2小时左右。英语听力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不花大量时间不可能有突破。
2,提高听力需要阅读、口语、写作、翻译等多项技能的辅助
学习听力不可能孤军深入。我在读大学和研究生其间,花了许多时间阅读英文原版专著,有些课程(宏观经济学、大众传播学、西方文学等)基本上是读英文原著,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过一些资料。由于积累了大量词汇,并熟悉了英文表达方式,为之后的听力练习打下基础。另外,要多练口语,多写作、多跟读。我感到自豪的是,由于平时努力,每次重要的英语考试,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我都能在不精心准备的状态下,取得好成绩。
3,提高听力必须有相应的词汇量
我上大学时背过“英语8000常用词,也背过小型英语词典。并把记忆单词和日常英语阅读结合起来,加强词汇基础。我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接触英英词典,练习用英语解释英语。从而提高了语感。这几年我的词汇量基本稳定在一万以上。
4,听写是个好方法
听写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语音。只有听准了英语语音,才能把正确的词句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听写,能培养对英语语音的下意识反应。开始学听写很难,可从SE练起,逐渐过渡到ST。最重要的是辨音能力,要提高耳朵的敏感性。这属于物理性练习。没有辨音能力,一切将无从谈起。
5,坚持精听
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后,可练习精听。每次只听一句话,但一定要听懂。先听简单的话,在听长句、复杂句。开始要听许多遍才懂,熟练以后可以一、二遍就懂。接下来,练习听几句话,听段落,也要求一、二遍完全听懂。由于精听是完全靠耳朵听懂,而不是参考记录文本,因此对提高听力理解力很有帮助。所有听力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听解力。听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应减少听写量,更不能依靠听写记录文本去理解。
6,高质量的泛听
泛听可以提高一次听解的水平。听的时候,应保持心态放松,只管一路听下去,不必纠缠个别生词和难句。要求快速听懂大意,对某些细节和难点,可在第二、第三次听时搞懂。泛听材料不要太难,生词量不要太多。
7,主动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
科技报道、医药卫生报道、采访实录等比较难懂,可以有选择地听一些。敢啃硬骨头,再听一般性报道,就有了轻松感。
8,下意识的听力练习
在睡觉前听,完全放松地听,有利于形成英语下意识,有时在睡梦中也能理解耳边的英语。不要强求每句话都听懂,在模糊状态下也可以积累语言感觉。
记英语单词的方法有许多书介绍过,可以参考。但前提是硬记,必须死记住6000以上基本词汇。然后再采用前缀、后缀、词根等方法,扩大词汇量。我曾用毛笔把常用词抄在挂历上,一抬头就看得见。背单词时大声发音,记住拼写规则。如果一词多意,就把最常用的意思重点记住,以后逐渐扩大对词意的了解。
有了6000词做基础,就可以经常使用英英词典了。遇到单词查英英词典,通过原汁原味的语言解释了解生词,可以很快找到语感,特别对准确理解英语有好处。具备了使用英英词典的能力,学英语才算真的入门了。但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需要下苦功。
一遍听懂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其训练方法同听写不完全一样。
听写的目标很单纯,就是听音记词。有时意思完全没有听懂,但仍可以把词一个个记录下来。但是一次听懂不同,需要一遍就能把主要意思听明白。是听懂,而不是通过记录文本读懂。
训练一次听懂需要从听写起步,经过精听、泛听逐渐培养抓大意、抓细节的能力。
听一篇材料之前,先设想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听比无目的听更有效,可以训练听英语的方向感。听的时候抓住一段完整地听下来,不要被个别词句打断,尽量抓大意。不懂的地方,听第二、三遍时再补充。许多专业英语翻译在工作中有时也只能抓住主要意思,而无法顾及所有细节。
遇到生词不纠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听英语的心态很重要,不骄不躁,平和稳定。有时,心态不好会严重影响水平的发挥。明明可以听懂的东西,因为心态不好很可能听不懂。聚精会神,却不紧张慌乱,把能听懂的地方都听懂,尽量发挥应有的水平。
从学会听写进步到高质量的泛听,需要改变学习侧重点。听写时注意力集中在单词上,需要认真辨音;训练一次听懂则把聚焦点放在整个段落上,不必计较每个词的发音。有时,单词的声音虽没有听清,但整句话还是可以听懂。要有“志在得千军,而不在得一将的大气,才有利于培养一次听懂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有快速反应能力,听的时候不经过中文翻译就能理解。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当听写具有一定准确性后,就应减少听写时间,集中攻克精听、泛听。不然的话,老是听写会养成一种习惯:一听英语就想用笔记录,离开笔就听不懂。这话可能有些极端,但的确需要警惕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补充一点:除了辨音之外,培养一遍听懂的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一遍听懂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在于快速的对意群的掌握,快速阅读对意群掌握能力的培养比较有效。另外大量阅读能够扩大自己熟悉的题材范围,这对听力理解也很重要。
快速阅读的确重要。一遍听懂和快速阅读有紧密联系。阅读的又快又准,有助于一次听懂;反之,听力水平提高后,又能促进快速阅读。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是互相联系的。
训练一次听懂的另一种辅助方法是,利用每天早上醒来后的半小时、晚上临睡前的半小时、午睡前的10多分钟练习泛听。由于此时的心态比较放松,可调动大脑的浅意识对英语语音作出积极反应。
高级状态的听力是下意识活动。而听写和精听都是大脑的被动思维。被动思维的速度必然慢,而且磕磕绊绊。
没事时,尽量多听英语,即使听不懂也不要紧。由于有扎实的听写和精听基本功,只要耳边有英语声音,大脑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活动。好像听的时候没有进行思维,实际上大脑仍会有积极的反应。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听英语的下意识。
要允许英语听力练习中的模糊状态,不必深究每句话的意思,也不必听懂每个词每句话,但必须保持同英语的长期接触。日久天长,就会“耳熟尔。
做人和做事一样。做人事事认真,逼得别人避之惟恐不及,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做人要宽容,不要水至清无鱼。听英语也一样,该听写和精听时必须精确,该泛听或下意识听时,就随他去。宽容自己没有听懂,宽容别人说英语有口音、讲得快、口齿不清。给自己一点稀里糊涂的空间,反而可以学会听力。千万别把做数学题的执拗劲一股脑地带到英语听力练习中,事事都要搞个水落石出,每个词的用法都要用形式逻辑研究一番,那样是学不好语言的。高级的语言活动是艺术,不是靠分析推理可以掌握的。在打好听力基本功之后,应该让大脑自由地运动,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在没有英语听说环境的情况下,靠听磁带、收音机、上网学听力,的确是比较苦和枯燥的事情。我在没有亲身经历过听写、精听、泛听、一次听懂等艰苦练习之前,误以为只要英语阅读能力强,学会听ST最多只要半年时间。这几天翻阅四年前自己定的听力学习计划,发现我曾经想要在六个月里学会听CNN电视广播。这真是痴人说梦了。
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是非艰辛!
一些朋友可能已经完成了SE百篇大战计划,听力肯定也有提高。但是能否做到一次听懂SE,就不好说了。
听力练习只是一种个人性的、被动的、单独的室内练习,而非真正的人际语言交流。即使经过大量的艰苦学习,也只是打个听力基础,实质性的飞跃还要在语言的运用中得以实现。我在国外期间,发现面对面的交谈要比关在家里听磁带容易得多。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直接交流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有些话很长、信息量又大,但是直接听老外说,并不感觉太难。到自己张口时,好像没有经过事前准备,很多话和词汇自动也就流了出来。有一次,我直接和国外的一位省长谈重要的工作,不知不觉一口气讲了五六分钟。老外见此,干脆让他的中文翻译离开了,说没有翻译更方便交流。其实,如果把老外说的话用录音机放出来,我还不一定可以一次全部听懂。
所以,练习听力不要太为难自己。听写也好、精听也好,都是打基础,是为自己的英语能力做储备。假如遇到实在听不懂、听不清的地方,就放一放。特别是听写,有些模糊的词句听写错了也没有关系,不必为了百分之百的准确率而苦恼。如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制作精品记录文本上,连一个虚词、一个人名、地名都不留死角,似乎就影响学习效率了。只要坚持天天听,到了用的时候我们的听力自然会派上用场。
学习听力的关键是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至于具体的读物和资料可根据个人情况决定。你可以买一本英语小词典,挑里面的常用词背。如果有单词的录音磁带更好,可参考学习语音。
阅读资料有很多,最好读一批英语简易读物,像《简爱》、《金银岛》等。把这类有2000-3000词汇的书读熟,就会对英语产生语感,也会对英语常用词有比较透彻的了解,特别是可以熟悉英语的一些表达法。这可以为今后学习中、高级听力打下基础。
前几天在美国Arizona留学的同学回国探亲,问及他3年的美国学习生涯,自然谈到了英语学习。我记得他出国前花了近半年封闭式学习,上过新东方,通过GRE,Toefl考试出国的。现在他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英文报纸,听懂90%的原版电影以及正常的交流。他对我的学习方法感到吃惊,认为毫无必要。他坚持认为只要多听听英语歌,看看原版碟子就可以了。我再三解释:他的看法适用于有语言环境背景,而不适用于我们。“2500个单词足以应付日常交流他反复说。听后,我觉得语言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也觉得要达到日常交流的程度并不难。2年前有幸到欧洲技术交流,以我当时那么差的底子也可以和同行沟通和聊天,比利时人英语讲的不好,但是他们工程师的听力很好。晚上看cctv-9,我发现他也只能听懂大意,有些大意都听不懂,因为他不喜欢看资讯。但不能说他的听力差,只是应用和纯听力还是很有差距。所以,要实现我们自学的目标,出国者的忠告未必全信,因为背景不同。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重点突破我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再横向拓展。dale再三强调打基础,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个基础不光是听力,而是综合能力。其实打基础不是那么枯燥,比如说学习SE,把一些典型的生词,句子记下来,常常诵读。听report或者feature时有所感时写写读后感,或者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任何时候先通听1~3遍,了解大意时再听写。听写是拐杖,我们不希望一辈子拿着拐杖。还有,个人认为百篇大战结束并不意味SE过关,只是初级阶段的结束。还需要加大泛听力度以及听正常语速的材料。
最近运用逆向法学习新概念3,已经学了6课,越学越有意思。尽管没有多少生词(指听力生词,很多生词可以猜到),语法也不复杂,但总觉得每听一遍,读一遍总有收获。
很多时候总觉得没有好方法、好材料学习,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材料只是视而不见。
有无英语环境,对学习英语的影响的确很大。像我们这样单纯用磁带学习听力,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困难,更大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坚持听下去,就是因为没有直接使用英语的机会。也许,那些放弃英语的人,如果真有机会出国学习、生活,他们也会适应英语环境的。
我觉得,应该尽量创造使用英语的“人造小环境。例如,每天坚持听ST/SE资讯,阅读原版英文报纸,就是保持同外部世界联系的一个方式。虽然通过中文广播、报纸也可以获得国际资讯,但是我们喜欢英语,透过原汁原味的语言了解原汁原味的情况,不是更好吗!
有时,我把英语广播当作音乐听。一方面能了解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欣赏到英语的韵律。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竞争的世界,培养个人优良的素质是适应外部环境的硬要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不能听说英语,实在说不过去。当我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或是同外国人商讨问题,或者只是在学校听一个外国专家的报告,英语都是无可取代的。既有专业特长,又通英语,这样的人材不是太多了,而是很不够。
同许多中小国家相比,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在别的国家,许多人是双语或多语。他们融入国际社会要比我们容易很多。特别是他们的政府官员、大学教师,其英语水平普遍很高,能说能写,阅读流畅。在专业水平同等的条件下,就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低,很多机会白白错过了。所以,同志尚须努力啊!
英语听力中有不少现象和音乐相似。比如音高、音准、音调、重音、辨音、节奏、音流等。没有好的耳朵,学听力比较难。至于说莫扎特音乐的频率和英语频率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但凭常识判断,音乐旋律的音高决定了其频率赫兹。莫扎特的许多乐曲,音域范围和其他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大同小异。而人声的频率同器乐不同,男女声的频率也不同。即使莫扎特音乐对英语听力有影响,也不会同音频有太大关系。
关键是通过听音乐达到练耳的目的。如果我们对音乐十分敏感,就说明我们的纯听觉能力较强。这对学习英语听力有很大帮助。
英语听力的实质是大脑复杂的思维活动。大脑受到英语语音的刺激,开始一系列复杂的系统运转,通过语音解码、逻辑思维,产生准确的听解力。这一切都是瞬间完成的,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
因为错过了儿童期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间,我们现在练习听力就十分困难。只能一点点积累,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英语的下意识。要达到英语国家人士的语言水平,这个过程很可能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我最近连续参加多次外事活动。发现许多专业翻译也不能听得很精确,甚至对一些常识性的话题也翻错了。这并不是他们弱智,而恰好说明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觉得,可以把听力学习的目标定得更符合实际一些,比如先做到听日常对话,再听专业讲座,再听感兴趣的故事、报道、谈话等,直到慢慢能听ST资讯,看电影。目标订高了,会挫伤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习英语关键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是每天早上八点听ST资讯。一段是BBC的正点资讯(五分钟),一段是VOA(五分钟)。一般只听不写,用两三遍彻底听懂。如果有特别困难的地方,再花十分钟听写难点。每天早上总共用三四十分钟听ST资讯。中午和晚上各花半小时精听几条VOA的ST专题报道或讨论等。其他就是泛听和跟读了。有时侯几天都不听写,因为可以听懂,没有必要听写了。
我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好几年。并不感觉听英语很累。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如果在起步阶段,就必须每天花两个小时听写。那个时期,我的确觉得听力练习很艰苦,但是走过来以后,就感觉轻松了。
英语听力的养成,和阅读水平、词汇量既有密切关系,又不是一码事。虽然我们可以读懂许多高深的英语书刊,但不一定能听懂普通的资讯广播。这是因为,阅读通过视觉神经刺激大脑,产生正确的理解;而听英语是听觉神经刺激大脑,通过对语音的解码、识别,取得正确理解。阅读和听力所刺激的大脑部位是不同的。
我在阅读过近百本英语图书之后,仍觉得听力较差。于是,下决心运用逆向法攻克英语听力。刚开始听ST,我连断句都不会,听到的是一团含混不清的声响。认识的词听不出来;不熟悉的词,有时一个词会听成两、三个不相干的词。大脑基本陷入混乱。作为一个读了多年书的人,当时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有几个月走路都走不稳。
是继续听下去,还是放弃学习。我选择了后者。
我咨询过一些英语自学成功的同事,得知通过自学掌握英语听力是极其艰难的事情。我们单位是国家的知名机构,聚集了大批高级人才。有三十年代的留学生、名牌大学生,也有最近几年毕业的清华、北大的才子。但是,真正通过自学掌握英语听力的人只有寥寥几人。一个是大学者陈寅恪的内侄----一位旧上海的高中毕业生。另一个是八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工科学生。这两人真正达到了可以独立应对各种高级谈判或理论研讨的水平。其余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虽然出自名校----清华、北大、复旦等,学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同老外谈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这说明,学习英语听力不仅需要智商,还需要耐力和正确的方法。作为成年人,哪怕再有学问,学语言也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钟道隆的逆向法是我采用过的最有价值的英语自学方法。特别是他写的《听遍全世界》,对自学ST听力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钟教授本人属于智商很高的一类,但即便如此,他花在学英语上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惊人的。
我觉得,提高听力的途径是坚持听、精确听、广泛听、体会英语语音的韵律、听出快速反应能力。
关于英语韵律问题,我觉得值得专门研究。那是同汉语很不同的一种语言流。如果掌握了英语的语音、语调(播报资讯的英语和平时说话的英语有很大不同;SE英语和正常英语更是极其不同),对于听懂影视节目好处很多。有关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专门详谈。
熟悉英语的韵律对提高听力很有好处。但是听力最基础的要素,还是单词和语法。另外,重音虽然是英语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起起伏伏的语言流,不是只熟悉重音就可以掌握的。对于英语韵律我研究甚少,只是感觉英语听到深处,就要探讨韵律问题了。
英语的韵律有规律。如果用仪器记录,语言流的起伏曲线应该是比较规则的。我现在正摸索其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对提高听力的作用。
我感觉老外学中文,很难掌握四声。问题的实质也是汉语有独特的韵律。
解决韵律问题,要借鉴音乐知识。可以把英语韵律看作是由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要素构成的旋律线。在这个旋律下边,单词就变成了“歌词,有的单词咬字清楚,有的一带而过。
另外,还应克服汉语韵律对英语的干扰。比如,汉语的四声变化突出,但除去四声外,汉语韵律的起伏变化很小,几乎是一条直线。用说汉语的韵律说英语,就会一个一个词平平地吐出来,听起来不象是说英语。同样,由于不适应英语韵律,听英语时总觉得怪腔怪调,明明熟悉的单词也听不懂了。
因此,我觉得泛听很重要。泛听可以从总体上把握英语韵律,避免一个个单词听写的局限。
两个问题有普遍性。
一是听的时候,怎样用英语理解英语。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这个难题。刚开始都要经过翻译的环节,熟能生巧,听的时间长了,就会直接理解了。我从必须翻译才听得懂,到即听即懂,用的主要方法是精听。每次只听一到两句话,反复听,直到直接理解。我感到,听英语一定要求单词很熟,不要总是停下来想单词;另外一定要有语感,不能总是慢慢地琢磨语法。特别是ST的一些句子又长又复杂,主句套从句。如果英语基础不扎实,一长串听下来,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了。为了熟悉英语,也可以增加阅读量。如果能快速阅读,语言感觉自然也就提高了。这有助于学习听力。
顺带说一句,听英语数字的能力很重要,不能快速理解数字,听力理解肯定大打折扣。有关如何听数字,以后有时间专门再谈。
二是记忆英语单词的问题。最基础的5000-6000单词,一般是通过查阅英汉词典,逐渐加深记忆。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可以使用英英字典了。不然,直接查英英字典,拦路虎太多。不要一次记忆同一单词的各种词意,集中记住单词的一个主要意思,以后再逐渐记住其他的词意。要把查阅英英字典当作游戏,不知不觉可以很快扩大词汇量。
另外,不要孤立地记单词,而应在阅读中扩大词汇。泛读很有用。快速阅读过程中,反复遇到的生词一般都是常用词,一定要记住。同时,通过泛读可以巩固半生不熟的单词,对于打好词汇基础很有效。
我的一个体会是,不要硬把英语单词翻译成现成的汉语。因为有的英语概念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词汇。如果硬译,就会影响对原文的理解。最好的办法是查阅英英字典。用英语了解英语概念。
以上就是DALE用过的几种方法,供你参考。
对英语数字的理解是个难点。
首先,汉语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等等计数单位。而英语的计数单位同汉语有差别,没有万(英语是用十千ten thousand表示)、没有十万(用百千a hundrad thousand表示)、没有千万(用十百万ten million表示)、没有亿(用百百万a hundrad million表示)、没有百亿(十十亿ten billion表示)、没有千亿(用百十亿a hundrad billion表示)等等。所以,在计数单位上要熟悉英语的概念,不要硬守着汉语的计数单位。不然,脑子总转不过弯来。
第二,听英语数字时要直接理解,不要通过中译。例如,ten thousand就记住是ten thousand,不要翻译成“万。在脑子里直接建立起ten thousand的数量级。听到ten million不要翻译为千万,直接记住ten million,并建立起ten million的数量概念。其他依此类推。
第三,如果需要口译,可以用笔记录下来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每三个数字作为一节,用逗号标识。例如:300,000。在数字中使用逗号很有用。因为,用逗号隔开的一节数字,正好对应英语的一个计数单位。如:300,000对应的就是hundrad和thousand两个计数单位。其他依此类推。
另外要学会小数点的英语表达方式。如1.5是one point five。 0.2是two tenth。表达小数点还有其他说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记数字要尽快学会使用英语的计数单位。并在脑子中留下深刻的英语数量概念。
英语发音很重要,那位朋友举的例子:“word world wall war verb......................world war two............,如果发音不好,听起来会很好笑。但不要紧,只要认真辨别元音、辅音,很快就可以取得进步。另外,多练练英语的绕口令,也能帮助提高发音质量。一般在专业外语学院,教师都会在发音方面给学生很多具体指导。这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对比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的语音要明显高出一筹。
听写的时候,刚开始可能只能听几个词就停下来抄写。随着水平逐渐提高,就要锻炼听一句话再抄写,这还可以练习英语记忆力。如果句子太长,则只好分几个部分听写。具体听多少长度停下来抄写,并不是主要问题。听写的目的主要是练习精确辨音,同时巩固自己对英语的听解力。用手写,还是用电脑打字,也不是大问题。关键要把单词拼写正确。
学英语肯定需要一些天赋,但也不必把先天因素看得太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不是为了当翻译,不必把目标定得过高。如果只是为了能听能说比较慢的、不很复杂的英语,没有太多天赋的人也可以学好。关键是要有恒心,至于用什么方法可以参考网友们写的体会。
这是一个长期在国外工作的长辈告诉我的。他的原话是,“只管往下听,别在脑子里翻译。这个方法需要相应的听力基础,如果听力词汇量较大,基础较好,就适合采用。相反,听力词汇很少,刚听一两个词就遇到生词了,那就没办法听下去。具体说,如果听力词汇达到5000左右,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跟听 VOA、BBC的资讯报道和专题。
最好,在起步阶段用听写法先把基础打好,慢慢选择一些浅显的磁带用这个方法听,效果会更显著。如果听力词汇有1500-2000左右,可以跟听SE。
上一篇: 如何练习听懂ICRT资讯
下一篇: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