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有网友反映,临近高考,为了给孩子补充能量,东莞很多家长热衷给孩子打所谓的营养针。对此,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张医生表示,注射针剂本身就有风险,何况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注射,不但对身体没有积极作用,反而还会有副作用。
【声音】
@火星网友:我也陪孩子去打了,有没有用还不知道,反正别人打,我家孩子可不能落下,不然总觉得少点什么。
【观点】
为了能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多家长都会在高考前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弄点营养品补一补。从最初的糖水到麦乳精加鸡蛋,从鸡鸭鱼肉到各种口服液,再到如今的氨基酸、参麦等吊瓶,营养品也可谓是与时俱进。
事实上,对待高考营养品,大多数人是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是一种暗示心理。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对待营养品的迷信慢慢变成了一种从众心理,开始在家长以及学校当中流行起来,别人都打了,自己能不打吗?
归根结底,营养针的流行,并不是学生的身体出现问题,而是应试教育的积弊导致了家长们的病态心理,是考试制度、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分对补品、药品产生依赖思想,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千万别把营养针当成学生考前的安慰剂。
家长们不如拔掉学生身上的针头,让他们跑几圈,打几场球,或是睡个好觉,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才是最好的营养品。
上一篇: 备战高考:一进考场就思维“短路”怎么办?
下一篇: 高考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