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奖学金是不少国外高校竞争国内学生的一大看点。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私立大学打出的广告词令人惊讶,现场报名该校春季入学,不仅免考英语,而且还提供3万美元以上的奖学金。(10月23日《楚天都市报》)
国外高校免考英语,究竟是出于广告的需要,还是基于现实的使然,暂时不去讨论。笔者所关注的是,为什么在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几乎成了所有大学招生录取的主要科目之一,甚至成为纠缠考生一辈子的“梦魇”?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其实,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不是没有。在今年暑假招生中,香港中文大学就明令取消了对内地考生的英语笔试。因为在他们看来,高考中别的科目成绩好的学生,英语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况且,美国俄亥俄州的这间私立大学也表示,对于那些免考英语却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学生,学校将安排就读语言培训学校。言外之意似乎是,考生将来到美国学习后,英语是用于交流的主要语言。即便不考试,为了生活和学习,学生会自觉补上语言这一课的。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考试成绩并不代表真实水平。今年初,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现场,一位考生的资料上写着:曾经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中组二等奖。一位考官用英语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位考生愣了半天,也没说一句话,只好红着脸说:“对不起,我的英语口语较差,只擅长笔试”。只擅长笔试却听不懂简单问题的高材生,就算国外大学对其进行考试,又能测试出什么呢?
由此看来,国外高校之所以对国内考生“免考英语”,并非对英语不重视,也非充分相信考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关键就在于,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又考四六级、又搞能力竞赛,而是如我们对待中文一样将此当作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如此看来,这些年我们在英语教育方面是不是走错了道路呢?相应地,一些泛滥于招生、就业、职称等角角落落的英语考试是不是也该歇歇呢?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追逐海外梦想 中学生该如何面对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