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C Book II Lesson 73,在Part II的对话中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型,根据教材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按照教学设计,在讲解了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对话的操练和巩固---自己编相似的对话,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但是学生却是一脸的迷惑,怎么会有been这样的单词呢?gone又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学生的迷惑,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简单的讲解了现在完成时态,告诉他们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趁热打铁,我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现在完成时态,慢慢地,学生地迷惑减少了,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虽然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完成自己地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对话和课文操练过程中,学生所需承担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合作小组建立的过程中需尊重“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如JEFC Book II Ann’s birthday,课文的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犹如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过生日一般,把课文编成短剧表演,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乐趣;在角色分配过程中,让层次高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 Ann 和旁白部分,层次中等的学生担任Ann’s mother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如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以竖行为一组的活动形式,在学习有关运动的词汇时,我用 “ My favourite sport is ….的句型进行操练,由S1,S2,S3…… 这种座位次序传换得形式,每人加一个运动名称,要求不停顿,不重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有关运动的名词才能灵活顺接,也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不致于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样的操练,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激发。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