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错误率高到底是什么问题?很多人认为是词汇量的问题.不错,如果一篇文章50%的句子有生词那就没法看了。大多数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到任何一个高校逛一圈就会发现很多抱着字典啃的人,大家都在忙着扩充单词量。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每一个词都看得懂,就是文章看不懂,或者题目一做就错。
怎么办?
先告诉大家几个降低效率,浪费时间的绝招:
1.不看文章,直接做题;
2.读第一遍时碰到难词,难句绝不放过,死缠烂打,弄懂为止;
3.做题时遇到难题不许回看文章,只要把四个选项看个百八十遍,答案自然有了(对错天知道);
4.平时作完一篇文章后绝不回头。
虽然大家都不傻,但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第一,第三条甚至是我的老师的建议。
我想很多人在观念上有一些误区。
首先是抢时间。老师平时作练习的时候就拼命强调快!再快!!导致学生做题时手忙脚乱,恨不得不看文章就去做题,根本没有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更谈不上分析文章的能力。阅读理解,不阅读怎么理解?拿着题目傻看,答案从那里来呢? 有些人似乎有快速搜索的能力,到文章里去找关键字,好象很讨巧,其实现在的阅读理解文章陷阱重重,往往从字面上搜索到的信息都是错的。而且一篇文章有的段落较难,有的简单,我们往往会从我们能理解的那几段文字去推测整个文章的内容。根据我的经验,以这种方式阅读,答题时做一个错一个。所以深入理解依然相当重要,具体方法随后再讲。
其次是题目作完拉倒,没有一个回头看看的过程。这样效率是很低的。我建议平时作完题后抱着一种挑剔,怀疑的态度回头把题目再扫一遍,花不了几十秒钟, 但往往能发现大问题。
刚才说到了深入理解,这里还要重提一个概念:主题句。 一篇文章能用作阅读理解用,通常都有很好的组织结构。每一句话都不是白说的,都有其逻辑意义:有的是总起,有的做支撑,还有的是转折。找出主题句并了解每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的逻辑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很多言外之义都可以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领会出来。如果仅仅把每一个句子看懂,感觉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但若能把条 理理清楚,那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了。甚至有看不懂的地方,也比较好猜。
我的建议是:
1.有意识的去找主题句。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文章的作者,不断问自己:我干吗要写这一句?这对提高阅读速度其实也有帮助,因为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嘛。
2.文章至少要看三遍。不错,时间是不多,就看你怎么用。我建议的三遍 :第一遍很快,1分钟,了解关键字就行了;第二遍,细读,3分钟(嫌少吗?真有第一遍作底,足够了!),找主题句,理清逻辑关系;做题3-4分钟,碰到难做的回去看看文章相关内容,斟酌一下。这里才是第三遍:研究难句,1-2分钟 。研究难句很重要,题目经常会出在难句上。其实前两步认真作的话难句也就不难了。这样35-40分钟就可以搞定。
3.全作完了回头再用几秒种扫一遍文章。
另外提一句。如果真的时间不够了,我认为也一定要保证阅读理解有足够的时间 ,多斟酌一下。其实单选题不会就是不会,也没什么好研究的。我在考六级的时候,阅读理解花了不少时间,单选题又感觉很难,当时觉得及格没戏了。拿到成绩:84 分。回想估计可能阅读理解是全对。
下一篇: 名师指导考研英语:阅读拿高分的技巧
B-Boy和街舞
Shanghai drill recreates 'Miracle on the Hudson'
Can’t say the same?
UN to get shelf submission
Cold weather moves in to northern, eastern regions
Greek clashes erupt
Dragon capsule shoots for the stars
Free bus rides offered to ease road congestion
A bird? A plane? No, a Wingsuit champion
Bad sport?
Coast guard actions 'worrisome'
Sino-US ties face new challenges
Miracle water causes a frenzy, but leaves locals thirsty
New Japanese ambassador hospitalized
NZ gets Hobbit fever over world premiere of film
A monarch for his people
Actress in offensive film sues producer
Lost tourist spends month sleeping in station
PLA units hone their battle skills
Drone bases will monitor seacoasts
Burden of proof?
Susan Boyle's rise to fame tempered by reality
You say potato, I say tomato
Cardinal rule?
Season on ice: NHL imposes lockout
Underage interns found working at Foxconn factory
Golden Week holiday spurs car-rental frenzy
Spring Airlines offers reduced tickets to Japan
Firms close on anniversary
Danish magazine runs topless Kate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