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真题分析
本次考试下来,本人作为监考人员,发现考生普遍反应本次听力难度较大,失分主要在后面的长对话和篇章上,我们先看长对话,第一篇对话是科学类文章,主题是communication between dolphins, 考生听完整段对话之后,除了知道文章提到一只公海豚和一只母海豚以外,对整个试验的过程的细节不甚了解。其中文中提到了press the lever, 这成了阻碍考生思维的难点,据有些考生反映,考试过程中lever反复出现,使得lever这个单词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打乱正常理解思维。其实正如我们听力强化班上反复强调的,听力要具有抗干扰能力,lever这个单词跟在press(按,压)后面,很明显是某一物体,我们要关注的不是lever的意思而是碰lever的条件,也就是当光线是断断续续的(on and off),海豚就要求按左手边的lever,如果光线是稳定的(steady),就要求按右手边的lever(in reverse order) 。
所以针对Q20. What were the dolphins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saw a steady light?这一题是一道细节推理题,我们除了要抓住试验的大意,还要对个别单词要了解透彻,reverse表示相反的顺序,并且听得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笔记。Q19是考得主题题,问的是试验的目的,答案开门见山,比较易得分。 Q21是考得是两个试验的不同之处,也比较简单。
第二篇较简单,这段长对话是对Harrogate这个旅游小镇的介绍,谈到其如何得名,如何变迁,以及如何受到政府的保护。由此可见,这段对话最有可能发生在一个旅游城镇。这段对话稍微难一点的地方在于几个单词,一个是地名Harrogate,另一个是Stray,以及头衔President of the Chamber of Commerce。解决这些难点也很容易,因为Harrogate这个地名和头衔不是考察点,考生可直接忽略。另外关于Stray,考生开始不懂没关系,要带着这个疑问去注意听原文,对话中随后就给出了明确解释,所以考生也会获得解答。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虽然考试中我们可以忽略一些人名,地名或者无关紧要的细节,这也是为了一时的应试而迫不得已。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建议广大考生多积累这些人文及百科知识,包括一些人名和地名。积累的多了,以后在任何场合听起来就不会犯难了。
第一篇篇章听力节选自2009年7月的《纽约时报》,原文标题为Interracial Roommates Can Reduce Prejudice。文章属于社会类话题,大意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位名为Russell Fazio的心理学教授研究不同人种混居的有趣现象以及结论。因为众多中国考生大都没有经历过和其他种族人群居住的经历,所以如果考生对人际关系类的社会性问题不熟的话,那比较不容易快速搞懂此项不同人种混居的研究目的。但是类似话题在之前的2011年6月四级真题阅读理解Section B的Passage 1也选用了相同的话题,所以对社会类话题要多研究。
第二篇篇章听力为食品科技类题材。大意为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实验室生产肉,可改变传统肉类获得方式,解决将来的食物危机,不过还需资金支持,同时人们还难以完全接受这种方式。做这篇只要能搞清cultural meat的含义就可以对整篇听力的大意有清晰的了解。本文最难的一题是最后一题即What does Nicholas Genovese say about a lot of products we eat today? 根据分析最后一句话But there are a lot of products that we eat today that are considered natural that are produced in a similar manner, Genovese said.得知应该是我们本来认为天然的产品其实是用相同的方式的生产出来的,这个相同的方式即从实验室中生产出来。天然的产品不天然。
第三篇文章内容是关于crime and punishment,这也是听力的一大话题。本篇文章讲述了Jackson因为被目击证人误认而被判刑,虽然最后洗清了罪名,但是却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文章接着论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被害者对犯罪嫌疑人产生的混淆的记忆,或者在指认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确定的情况。在平时训练时课上老师已经针对这一话题做了大量的词汇补充,回去看笔记的同学应该不会觉得最后一篇难。例如:testimony: 证人证言;witness: 目击证人;jury: 陪审团;sentence :刑期。
上一篇: 英语六级听力突破的训练(9)
下一篇: 英语六级听力突破的训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