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家长常担任陪读工作,他们应如何更好地扮演陪伴者这个角色?花洁指出,家长扮演陪伴者角色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去观察,而非占主导地位。很多孩子一放学,家长都会立即要求孩子汇报,比如今天老师教了些什么,有什么作业需要完成等。这无形中就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似乎学习这件事情是由自己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于是孩子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就因为有了家长这样一道保障,哪怕自己完不成,家长也会给自己想办法 兜圆。这显然不是家长所想要得到的结果,最后还要责怪孩子不独立自主,其实责任在自己身上,这点很多家长往往都意识不到。
其实,孩子的潜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所谓的陪读其实并非不可或缺,更多地应该表现为陪伴与支持。在孩子阅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不要打扰,可以在旁观察,发现有问题后再和孩子沟通,并作进一步的调整,这样一定会比大包大揽有效得多。
■相关链接 近年来,本市减负举措有哪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业负担重,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市教委多年来不断推出改革举措:
第一,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加小学生的睡眠时间,2007学年起调整全市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8:1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种种不适应问题,2007学年起,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以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同时调整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课时、内容与要求;
第三,2010年起,探索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研究,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和负担问题,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师生关系等;
第四,2011学年起,进一步在全市小学试行快乐活动日,通过创新课程实施模式,整合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每周集中半天时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活动以及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学校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
上一篇: 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到“无缝衔接”
下一篇: 临近开学孩子准备好了?别把好习惯丢幼儿园